中國青年報客户端訊(通訊員 孫寧 宋娜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潤文)8月20日中午11時,江蘇省揚州市東三笑大道上,朱善和像往常一樣,開車給滯留司機們送午飯。
有電話打進,朱善和習慣性免提接聽:“你好,朱善和嗎?這裏是衞生院!你的CT片顯示,高度疑似惡性腫瘤……”
猝不及防的“告知”,讓兩手抱着方向盤的朱善和突然有點懵。瞬間,朱善和努力使自己鎮靜下來。
同車民警周天人也愣住了:“要不你先回(派出)所,換個人去送飯?”
“還是先把飯送到吧。” 一會兒,朱善和回了句話。
朱善和是誰?江蘇省揚州市公安局民警檔案這樣描述:1964年出生,1981年參軍入伍,至今輾轉5個派出所,擔任過5個派出所副所長,現為揚州市公安局生態科技新城分局杭集派出所社區民警、一級警長。 在過去的22天裏,朱善和一直在揚州市杭集南收費站附近,配合政府部門相關工作人員為因疫情滯留人員分發一日三餐,奔走協調各類生活所需。
在許多人眼時在,朱善和像一個大管家,緊張而忙碌地張羅着66名滯留人員的生活。
7月31日,根據疫情防控需要,位於揚州生態科技新城杭集鎮的G40杭集南出入口被封閉。截至8月1日,滯留車輛達44輛,其中絕大多數為大貨車;滯留人員66人,其中有20名婦女兒童。 “起初,考慮這麼多滯留人員的生活起居,曾協調臨時住宿地,但貨車司機的車上都有貨,他們選擇以車為‘家’。還有個更重要的原因,我們轄區沒有病例是綠碼,如果去了城區很有可能轉黃碼,那麼他們的心理壓力會加大,回家時間可能還會延長。”朱善和説,“為避免交叉,我們給每輛車配送速食、礦泉水和防暑降温禮包。”
考慮到長期吃速食不是辦法,朱善和與志願者開始張羅滯留人員的一日三餐,他自己卻經常來一碗茶杯大小的湯泡飯就解決問題。 每天早上5點30分左右,朱善和從杭集派出所趕到滯留點,和志願者一起準備早餐。在滯留羣眾吃早餐時,朱善和還要趕往自己所在的轄區,和同事一起承擔7000多名居民的疫情防控工作。
“朱警官,請問有熱水嗎?”8月11日傍晚,滯留司機談義忠詢問前來送晚餐的朱善和。一日三餐問題解決了,大家又開始面臨洗澡的難題。8月15日一早,朱善和找到了派出所教導員張生兵。
“滯留人員堅持留在卡口等待通行,生活物資相對充足,但是缺少基本的生活設施,我想給他們找個臨時洗漱地。”張生兵當即認可朱善和的想法。
隨後,朱善和與張生兵通過與村委會協商,並在村支書和熱心村民的幫助下,成功搭建了一個簡易 “浴室”。
“朱警官,有沒有藥啊?”朱善和不時會拿出手機,查看滯留羣眾“疫情互助羣”裏發的信息。
8月15日11時許,一位5歲孩子的父親在羣裏求救:“孩子突然頭暈噁心,極不舒服,我們手足無措,請幫幫我們!”正在核酸檢測點值守的朱善和迅速趕來。最終,經妥善救治,中暑的孩子恢復了健康。“20多天裏,朱警官不但給我們協調單獨做核酸檢測,還每天給我們送飯。微信羣裏哪怕一件很小的事,他都會幫我們辦好。”貨車司機許一民説。自7月31日以來,不管轄區常態化的防疫工作結束後有多晚,朱善和不放心,總要來滯留點看看。
每次,面對滯留人員的由衷感謝,朱善和總是説:“為你們服務是我的本分。”只有在深夜,他才會卸下“全副武裝”給妻子發條信息報平安。 8月20日中午,朱善和又像往常一樣給滯留人員送飯時,突然接到衞生院那個令人絕望的電話……
7月中旬,朱善和就感覺吃東西時,嗓子好像有東西堵着。後來,他感覺症狀越來越嚴重了。 8月19日下午,他才擠出時間到附近杭集衞生院拍了片子。8月22日,接替朱善和工作的民警湯富源剛到杭集南收費站,十幾個貨車司機一起圍了上來。
“怎麼沒有見到朱警官?” “朱警官是到其他地方執行任務嗎?”
在湯富源吞吞吐吐中,大夥知道了個大概,沉默片刻後,繼而有人嘆息、有人抹淚……
也就在8月22日下午,揚州生態科技新城作為揚州全域低風險無病例地區率先啓動滯留人員返程工作。2天之內,66名被滯留人員陸續踏上了返程之路。
然而,令所有人“但願不是真的!”事實還是來到了。8月25日下午,朱善和在揚州蘇北人民醫院被確診為食道癌。目前,揚州市兩級公安機關正在協調醫院進行全力救治……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