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繳納”和“單位繳納”社保有何區別?兩點大不同,望周知!
現在社保對人們越來越重要。可以説,社保從出生到死亡都與我們“同在”。眾所周知,社保是一項非常實用的社會保障制度,包括醫療、生育、工傷、失業、養老等五個方面的保障。前四項保障着我們的“現在”,只要符合一定條件就可以享受,而養老保險則是保障我們的“未來”。
我們常説的五險一金,其中五險是指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和失業保險。而這五項保險是我們在企業或單位工作時,單位需要按照國家規定為我們繳納這五項保險。個人繳納的社保通常是靈活就業保險、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與用人單位繳納的社保相比,缺少失業保險和生育保險。一般來説,我國地方繳納的靈活就業保險,待遇是職工保險,與單位繳費的保險相同。假如我們繳納的是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的話,還與單位繳納的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不同,個人繳費的保險繳費越低,相應的保障水平也就越低。
但這裏其實忽略了一項繳費,就是公司為你提供的社保份額。每個人都知道,公司會在幫你繳納的同時補貼一部分,也就是説,依靠公司繳納的人比那些自己繳納的人付出的得少,並且最終,依靠公司繳納的會得到更多的錢。
我們年輕的時候為什麼要努力賺錢?不僅是為了孩子們過上更好的生活,也是為了退休後的生活,所以都想趁年輕努力奮鬥,趁年輕多掙錢。這也説明了養老保險對我們有多重要。
繳費錢數對比
在職職工是以實際工資作為繳費基數。在公司上班,屬於在崗職工,按月領取工資,繳納養老保險時,單位是將繳費基數作為職工工資總額,職工個人是根據本人每月領取的税前工資作為繳費基數。個人繳費成本是根據社會平均工資作為成本基數的,因為這個社會平均工資與實際拿到的工資還存在很大的差別,對每個月具體的繳費數額實行,兩種方式的差距不小哦。
從2019年起,國家將社保繳費率由原來的20%調整為16%,這意味着個人繳費率將變為8%。這樣,自己繳交的人又要吃虧了,因為單位可以幫職工分擔8%的社保,而自己繳納的只能全部承擔。就好像自己繳納了3000元,但到個人賬户上只有1200元。
目前,我國個人繳費一般為16%,而企業繳費則在18%至20%之間,相差8%左右。現在我們基本上交3000元左右,也就是説單位繳納可以幫我們省下240元左右,也就是説在個人繳費和企業繳費的過程中,企業最後的錢會是個人的兩倍多,關鍵是之前的繳費也比個人少交了很多!
所謂繳費指標,就是根據繳費基數確定具體繳費類別或是繳費標準。雖然同一繳費類別,但由於繳費基數不同,具體繳費金額仍存在很大差距。繳費指標在全國大多數地方實行的是三級,即300、100、60%三級。單位是在崗職工的工資成本指標是根據每月實際工資確定的;沒有單位的個人是根據社會等級工資確定的繳費指標。
對於我們現在知道的養老金有一種新的支付方式,就是多繳多得,累計繳費時間越長,最終得到的錢就越多。所以説個人交錢也可能比企業多,畢竟你在企業一般只幫你交15年,15年以後如果你再交錢就是靠你自己了。所以如果個人繳費超過15年,那麼最後的結果就不一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