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末奧匈帝國境內的民族矛盾

19世紀80年代的奧匈帝國是歐洲哈布斯堡家族碩果僅存的地盤,儘管如此,它還是控制了非常龐大的版圖,按現代國家的視角來看,也是一個歐洲的超級大國,從地圖上看,就囊括了今奧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以及波蘭、羅馬尼亞、意大利和前南斯拉夫國家的一部分。
19世紀末奧匈帝國境內的民族矛盾
這個時候的奧地利早已腐朽,其首相梅特涅就曾經感嘆,他只是在支撐着“一個搖搖欲墜的架子”。在1848年的革命中,境內的各民族舉行過大起義要求獨立,如果不是沙皇俄國出兵鎮壓,奧地利當時就亡國了。居於統治地位的德意志人只佔總人口的1/4,約900萬人。1867年帝國改組後,取得統治地位的匈牙利人也只佔總人口的1/4,約900萬人。而剩下的西斯拉夫人,如波蘭人、捷克人、斯洛伐克人,以及生活在帝國南部的南斯拉夫人,如塞爾維亞人、克羅地亞人、波斯尼亞人,合起來卻佔了總人口的一半,但他們沒有任何政治權利。其中捷克斯洛伐克人共計約1000萬人,波蘭人大概400萬人,南斯拉夫人300萬。既然匈牙利人獲得了統治者地位,為什麼斯拉夫人不可以?雖然哈布斯堡家族也願意給予斯拉夫人更高的政治地位,把帝國改組為奧地利-匈牙利-斯拉夫三元帝國,但卻遭到匈牙利人的堅決反對,因為這將使匈牙利人的利益遭到損害——匈牙利人要求和奧地利德意志人共同統治斯拉夫人來保持自己的優越性!
19世紀末奧匈帝國境內的民族矛盾
如此一來,奧匈帝國應付國內的民族分裂就已經是焦頭爛額了,哪有力量再去對外擴張!1871年新出任的奧匈帝國外交大臣直接指出奧匈帝國是個防禦性國家,匈牙利之舟已經超重,如果再載上些什麼其它的東西,不管是黃金還是泥沙都將傾覆!
這還沒完。外部,俄國狂熱地煽動泛斯拉夫主義,希臘人和南部斯拉夫人在俄國的支持下紛紛取得獨立或自治地位,這就給奧匈帝國境內的斯拉夫人以極大的鼓舞,奧匈帝國境內的民族問題更加複雜和尖鋭了。
19世紀末奧匈帝國境內的民族矛盾
幾百年前,奧地利是歐洲對抗奧斯曼土耳其人擴張的橋頭堡!然而此一時彼一時,現如今,對於奧匈帝國來講,能維持巴爾幹的現狀、維持一個穩定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或者説維持奧匈與奧斯曼之間相安無事的外交關係,反而是最好的選擇。因為土耳其的完整穩定,可以遏制巴爾幹的民族主義要求,否則,如果土耳其不能維持在巴爾幹的統治,那麼奧匈帝國就必須以攻為守,親自出兵對抗巴爾幹及其境內的民族獨立運動。其外交大臣預言,“如果土耳其君主國垮台,奧地利君主國也活不了多久”。由於俄國繼續狂熱地煽動泛斯拉夫民族主義,導致俄奧兩國產生了激烈的矛盾。
19世紀末奧匈帝國境內的民族矛盾
19世紀末奧匈帝國境內的民族矛盾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007 字。

轉載請註明: 19世紀末奧匈帝國境內的民族矛盾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