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明星》週刊網站4月22日發表文章稱,中國依靠森林城市和“綠色長城”應對氣候變化。全文摘編如下:
二氧化碳導致氣候變化,森林則從大氣中吸收二氧化碳。許多國家正在植樹造林,但沒有哪個國家像中國的力度那樣大。
人們已經習慣了中國的事物都是最高級。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高鐵網絡,大規模加強軍備,還有許多大型建築以及“一帶一路”倡議。鮮為人知的是,長期以來,北京一直在建造新的長城——“綠色長城”。
▲資料圖片:哈巴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鐵路沿線的防護林建設。新華社記者 王鵬 攝
在一個真正不乏大膽項目的國家,這是最大、最雄心勃勃的大型項目。“綠色長城”始建於上世紀70年代末,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造林計劃。“三北防護林”——“綠色長城”的另一個名字——由三條新種植的森林帶組成。它們的面積加起來就像德國的面積一樣大。據説,這些森林綿延4500公里。北京希望藉此阻止沙漠擴張,改善區域氣候和土壤,並建立林業系統。
在中國,“綠色長城”是一個重要的公共議題。國家領導人、中小學生、演員都參與集體植樹造林。3月12日是國家植樹節。
儘管有如此多的熱情,問題仍不可避免。綠化的目標是完成規劃,因此相關地區拼命種樹,其最終是否會變成森林則是次要問題。對快速生長的楊樹的偏愛導致了單一種植,進而又導致了蟲害蔓延。
不過,北京從錯誤中吸取了教訓,現在很多土地將以自然方式重新造林。
由於缺乏肥沃土壤,造林無法完全以自然方式進行。當局為“自然”的森林提供啓動幫助。北京正竭盡全力恢復北部地區的森林,人工降雨將為北部地區的植樹造林帶來更多雨水,當地社區也參與進來,農民可以從種植和照料樹木中獲得收益。
森林城市運動也加入到防護林建設當中。中國希望建設世界上最綠色的城市。自2004年以來,數百個城市啓動了“森林城市”項目。不是建立小型公園,而是進行大面積綠化。新建立的雄安在“千年秀林”計劃框架內種植了100多種不同的樹木。未來,當地約40%的區域將被樹木和綠地覆蓋。
植樹造林是個重要的全球議題。在中國,儘管起步坎坷,但植樹造林項目已經取得了回報。自1978年以來,相關地區的森林覆蓋率已從12%上升到22%,幾乎翻了一番。在這些地方,大氣中的大量二氧化碳被固定住了——首先是在森林中,然後是在表土中。
森林還有另一個優勢:森林形成之後,幾乎不會再花費任何運營成本。與二氧化碳的工業化提取不同,森林可以自行發揮作用。人們也不必考慮如何存儲提取的二氧化碳,因為它會以自然方式被傳遞到木材和土壤中。
來源:參考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