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紀委機關報:副局長為何能“嘴巴一張就拿錢”?
近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發佈了湖北省公安縣商務局原副局長劉後國的案例剖析。旁觀者稱其“重大事項不商議,重要事情不請示;電話一撥就借錢,嘴巴一張就拿錢”,這樣的形容不僅頗具諷刺意味,也道出了背後權力任性和制度形同虛設的深層問題。
作為黨員領導幹部,劉後國手握財政審批權,但他不是嚴以用權,而是耍起了審批一張嘴的權力任性。據報道,在任公安縣毛家港鎮黨委副書記、鎮長期間,劉後國不僅多次從單位“拿錢”用於支付個人請客送禮、娛樂消費等開支,還慷公家之慨做人情,以“毛家港鎮政府”名義從鎮財管所借錢給老闆朋友。“用錢”手續也是如同兒戲,“需要用錢時,先跟報賬員楊某聯繫,要她準備好之後,再通過現金或是轉賬方式給我”“一般不辦手續,她記有現金日記賬,過一段時間就會找我核銷一次。”如此隨意、簡單,根本沒有手續可言,一個電話就能輕而易舉把公款“借走”,旁人看來不合常理的事情在劉後國的眼裏竟然成為一種常態。
想做的事情不商議不請示,資金想怎麼挪用就怎麼挪用,完全自己説了算,劉後國的任性妄為暴露其毫無紀律規矩意識。他不思加強政治理論學習,不過偶爾翻翻書皮、過過眼皮、動動嘴皮,黨章的規定、入黨時的誓言早就拋之腦後,即使參加警示教育也是浮光掠影,書和警示片看完就了事,從不入腦入心,更談不上自我反省。精神的“鈣”一旦流失,紀法意識一旦忘卻,走上違紀違法道路成為必然。
為什麼劉後國借錢如此容易,他的任性為何總能得逞,財務管理制度幹什麼去了?按照常理,公款如何支出使用自有制度規定和完整流程。如果相關經手人員認真履職盡責、嚴格按制度辦事,就不會任由虛報工程款、開虛假票據等“花招”得逞,更不會僅憑一個電話就讓公款流進私人腰包。除了劉後國的權力任性,這也暴露出資金監管的漏洞和財務管理制度形同虛設的問題。
無論公款還是公物,都不應進到個人的口袋裏。對黨員幹部而言,公和私的界限在哪兒,心裏當有一把尺子,絕不能搞權力任性那一套。從制度管理的層面看,還需健全財務制度、堵住機制漏洞,並且要加強監督檢查,不能讓制度寫在紙上、喊在嘴上。(李鵑)
欄目主編:顧萬全 文字編輯:盧曉川 題圖來源:上觀圖編 圖片編輯:朱瓅
來源:作者:中國紀檢監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