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評測特斯拉Model Y:走向主流,靠演技還是靠實力?

由 夏侯依絲 發佈於 綜合

[愛卡汽車 新能源頻道原創]

若要評選2020年最得意的汽車品牌,相信許多朋友會把票投給特斯拉。在剛剛過去的一年裏,特斯拉全球交付量達499550輛,距離年初設定的50萬輛目標僅有毫釐之差。50萬輛是個怎樣的概念?這一數字超過了凱迪拉克,相當於寶馬品牌的25%。別忘了,特斯拉僅靠四款車型就取得了上述成績,這讓老牌車企不由得打了個寒顫。其中,特斯拉Model Y貢獻了相當一部分增量,是當之無愧的明星產品。如今,Model Y終於來到中國消費者身邊,補齊了S3XY家族在國內的最後一塊拼圖。

接過熟悉的卡片鑰匙,望着依稀見過的車身輪廓,我對特斯拉Model Y產生了別樣的疑問。Model S樹立起設計風尚,Model X夯實了科技形象,而Model 3讓這一切變得觸手可及。與前輩們相比,Model Y似乎缺了些讓人一見鍾情的能力,情感分打了折扣。但Model Y承擔着開疆拓土的重任,並向世人展示了埃隆·馬斯克設想中的產品佈局,重要性絕不遜於前幾款車。走向主流之後,特斯拉打算把自己變成什麼樣子?Model Y就是最好的答案。

不久前,愛卡汽車對特斯拉Model Y進行了靜態體驗,本文將重點關注新車的動態表現。與此同時,測試團隊還進行了極限續航測試,新車在冬季低温環境下跑出了441km的成績,感興趣的讀者可直接查看第三頁瞭解詳情。

特斯拉 Model Y(詢價模塊,請勿手動編輯,如需刪除,請在圖片上右鍵刪除詢價)

現階段,國產特斯拉Model Y提供長續航全輪驅動版和Performance高性能版兩款車型,二者均搭載雙電機四驅系統和77kWh三元鋰電池。我們的測試車為2021款長續航全輪驅動版,售價33.99萬元,相信它將成為Model Y的主銷車型。

特斯拉Model Y的駕駛感受可以歸結為八個字——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在熟悉的外表下,Model Y有着不同於Model 3的性情,整台車變得更温順,這是“意料之外”。隨着接觸的深入,你會發現Model Y和Model 3有着一致的人格,這是“情理之中”。如果説Model 3是25歲的鋒芒少年,那麼Model Y就好比35歲的社會中堅,本性不改,卻已領悟到許多處世之道。

開過Model 3的朋友一定對其操控性留有深刻印象,那份靈動感如今在同級燃油車上很難找到。同時,一些家庭用户對Model 3的舒適性略有微詞,認為其濾振和隔音不夠完善。好消息是,Model Y在這兩個方面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底盤對細碎顛簸表現得更寬容,不會把路面細節一股腦傳到車內。面對“橋頭跳”這類長波路,懸掛的工作方式趨於文明,回彈動作更柔和,高速行駛有了些四平八穩的態度,而不像Model 3那樣時刻緊貼地面。

NVH素質也有進步,特別是環境噪音得到了較好抑制,坐在車內不太容易受到周邊車輛的影響。中低速下風噪並不擾人,突破80km/h後A柱附近會傳來一些氣流撞擊聲。在大顆粒柏油路面上行駛,底盤下方會產生較為明顯的共振,造成一定的聽覺壓迫感。電機噪音則被控制在非常輕微的水平上,巡航狀態下很難察覺。整體來看,Model Y難言安靜,但大體能夠滿足人們對一台家用SUV的期望。

Model Y變舒服了,但它仍然有着轎車化的駕乘感受,這與大部分同級SUV有所不同。在破損路面上行駛,車內很少出現明顯的撞擊感,車身起伏控制也比較得當。站在乘客立場上,底盤動作似乎少了油潤質感,處理硬稜時稍顯粗糙。然而對駕駛愛好者來説,這份路感會是一種正向激勵。

現如今,高性能電動車越來越常見,強悍動力已經很難作為一項獨特賣點。於是在Model Y身上,我們看到了標定風格的一絲轉變,加速踏板初段更柔順,更能滿足日常駕駛需求。你可以説新車多了些中庸,少了些個性,但這不正是普羅大眾想要的嗎?

敏捷依舊 舒適升級

特斯拉的性能表現從不需要懷疑,Model Y也是如此。測試當天氣温約0℃,對於電動車並不算理想環境,但Model Y長續航全輪驅動版依然交出了5.02秒的加速成績,略優於官方標稱的5.1秒。在連續五組測試中,0-100km/h加速時間保持在5.1秒左右,電驅系統一如既往地穩定。

制動表現同樣優秀。在連續五組100km/h-0剎車測試中,Model Y有四次做到了37米以內,最好成績為35.44米。從第三次測試開始,前制動器出現了冒煙現象,但剎車沒有出現明顯熱衰減。同時,剎車踏板腳感始終保持穩定,為駕駛者提供了充足信心。

繞樁測試中,特斯拉Model Y展現出紮實的底盤功底。方向盤力度整體偏沉,提供了不錯的安穩感,只可惜回正力矩隨角度增益不夠明顯,駕駛者缺乏對前輪狀態的感知。小轉向比的優勢顯而易見,車頭指向稱得上敏鋭,準確性也算優秀。與此同時,懸掛能夠迅速跟上轉向節奏,車身響應不拖泥帶水,營造出活潑、進取的操控感受。

唯一需要注意的是重量。縱然Model Y重心很低,但近2噸的整備質量(測試車型:1997kg)終歸難以忽視。面對連續重心轉移,駕駛者需要小心對待慣性疊加。好消息是底盤的自穩定特性依舊出色,即便輪胎髮出抗議,駕駛者仍能通過加速踏板的細微調整讓車輛回到正確軌跡上。

性能表現一如既往

極限續航測試參照愛卡e XRing標準執行,從位於北京雍和宮的愛卡汽車辦公樓出發,先後繞行二環-三環-四環-五環-六環,直至車輛無法正常行駛。出發前,我們根據經驗對路段進行了預測,認為二環、三環路況很可能較為擁堵,可用於模擬日常城市低速駕駛,四環、五環相對暢通,代表着日常的環路行駛,六環路則代表着中高速駕駛的能耗表現,力求最大程度地模擬日常用車場景。

出發前,我們在特來電充電站為Model Y充滿電,並將小計里程清零。根據官方數據,Model Y長續航全輪驅動版的NEDC續航里程為594km。實際測試中,該車的滿電錶顯續航里程為483km,因為表顯數據基於EPA工況計算得來。Model Y有續航里程和電量百分比兩種顯示方式,可在設置菜單中進行調整。

Model Y提供兩種加速(動力)模式,“輕鬆”即傳統意義上的節能模式,動力輸出更平緩。能量回收則有三級可調,其中“保持”模式下動能回收力度最大,能夠儘可能提升續航表現。測試過程中,我們將Model Y調至“輕鬆”加速模式,能量回收設定為“保持”,空調温度設置為22℃,風量調為2擋。測試全程,車上共搭載3名成年男性(體重總計約200kg),車外温度介於0-8℃範圍。

值得一説的還有Model Y的空調,它採用了熱泵空調,相比傳統的PTC空調,熱泵空調能耗更低,之前我們曾對不同電動車的空調系統進行過測試,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可以點擊下面圖片回顧文章。測試當天北京氣温較為友好,室外温度最高達8℃,有助於發揮熱泵空調的優勢。

三環部分用時1小時6分鐘,行駛里程為49.4km,平均時速為53km/h,表顯續航減少了46km。表顯累計平均能耗降至13.9kWh/100km,這是因為路況逐漸轉好,頻繁變速的情況較二環路段明顯減少。

四環和三環的路況和限速都差不多,平均時速進一步增加,能耗也有一定的降低,但降幅已經比較小了。日常行駛中,Model Y的三電系統效率非常出色,無論擁堵路況還是60-80km/h的中高速狀態,能耗表現都能讓人滿意。行駛1小時15分鐘後,我們完成了四環部分測試,期間行駛71.2km,平均時速57km/h,表顯累計平均能耗微降至13.8kWh/100km。

進入五環路後,交通路況進一步改善,平均車速也隨之提高,對電動車能耗帶來了更大挑戰。在中間經過康化橋時,累計平均能耗已增至14.4kWh/100km,反映出高速行駛提高了能耗水平。跑完五環後,我們測得本段平均車速為84km/h,至此累計行駛256.8km,表顯累計平均能耗為14.5kWh/100km。

最終,Model Y在續航測試期間共行駛441.2km,表顯累計平均能耗15.7kWh/100km。如果以594km的NEDC續航里程來計算,實際行駛里程是官標值的74%。如果以滿電時483km的表顯續航來計算,實際行駛里程達到了EPA續航里程的91%,準確性較高。看到這裏有些小夥伴可能會注意到,我們耗電量只有69kWh,和Model Y標稱的77kWh還有很大差距,其實不用奇怪,因為這是動力電池冗餘設計所導致的。

從我們計算的分段能耗數據來看,Model Y在比較擁堵的二環路上能耗較高,隨着車速的攀升,行駛在三環和四環時能耗降低;在五環和六環道路上,平均時速已經超過了80km/h,所以能耗也是最高的;而隨着駛離環路後速度的降低,能耗又進一步下降。由此可見,最為省電的工況是平均時速40-60km/h的路段,如果消費者想讓自己的特斯拉最為省電,建議以此時速行駛。

充電方面,特斯拉超級充電站解決了我們的後顧之憂,通過車機自帶的百度地圖就能找到,並且覆蓋率不錯,地圖上還能顯示目前的充電樁佔用情況,用起來非常人性化。出於就近原則,我們選擇了附近的中糧廣場超級充電站為Model Y充電,後續過程則十分順利。

冬季極限續航441km

靜態部分,特斯拉Model Y讓人感到似曾相識,內外設計與Model 3如出一轍,僅在細節方面進行了一定調整。高車身不僅優化了空間表現,還帶來了更高的坐姿,上車瞬間你便會意識到它的SUV身份。與2021款Model 3一樣,Model Y配有近光燈透鏡和前排雙側玻璃,並增加了車門木紋飾板。

編輯點評:

從Model 3到Model Y,改變的絕不只是外觀和空間,整車調性也發生了微妙平移。之所以説“平移”,是因為Model Y依然有着典型的家族特質,繼承為主,創造為輔。這種感覺就像是畢業10年後與大學密友重逢,25歲的青澀與鋒芒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35歲的成熟與穩重。他依然飽含熱情,卻更願意將這份熱情與家人分享,而不是獨樂其中。

Model Y還表明了特斯拉對主流市場的態度,這或許比產品本身更重要。隨着產品矩陣的擴張,特斯拉也玩起了“套娃”戰術,硬件通用性很高,看得到的設計趨於同質化,差異更多體現於調校層面。你可能會驚訝地發現,特斯拉正努力成為大眾或豐田,老牌車企們則絞盡腦汁推動變革。説到這裏,筆者不禁好奇特斯拉下一款走量產品將劍指何方。屏幕前的你怎麼看呢?

精彩內容回顧:

ID.系列率先搭載 大眾AR-HUD系統搶先看

親和力與科技感同在 評愛馳U5智能座艙

為MPV安全性正名 評豐田Sienna碰撞測試

靜態亮點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