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環球 | 菅義偉“收官”之行暗藏玄機

日本傳統的劇場裏除主舞台外,還有一條從觀眾席左側直通向主舞台的花道。這是主角登場、退場的必經之路。因此,日本社會習慣用“最後的花道”來形容政治家卸任之際的“個人秀”。

9月24日,日本首相菅義偉將赴美出席美日澳印“四邊機制”首次首腦會晤,並分別與美國總統拜登、澳大利亞總理莫里森和印度總理莫迪舉行雙邊會談。這是他在不到半年裏第二次訪美,也是他卸任前最後一次出訪。

那麼,此訪到底是無可奈何的履行公事呢,還是卸任前暗藏玄機的“收官”之行呢?

內政外交雙重失衡

2012年迄今,菅義偉在日本政壇扮演了兩大角色:一是輔佐前首相安倍晉三的官房長官,二是日本第99任首相。前者給人們的印象是沉穩持重、遊刃有餘,後者則是顧此失彼、連遭敗績。他剛上任時的內閣支持率接近70%,到卸任前卻跌破30%。無奈之下,菅義偉只好放棄連任,日本“一年一相”的行列裏將“再添新丁”。

若回顧菅義偉這一年來的施政表現,可以用兩個“失”來概括——內政失策,外交失衡。

新民環球 | 菅義偉“收官”之行暗藏玄機

圖説:菅義偉。圖源:Aljazeera

菅義偉在內政上是想有所作為的,諸如新設數字化廳,降低手機資費,在極其困難的情況下舉辦東京奧運會和殘奧會等等。但他最大的失敗是未能有效管控新冠疫情。菅義偉上任之初力推“Go to travel”(去旅遊),本意是想振興疲軟的內需,結果卻造成疫情的大規模蔓延。日本累計新冠確診病例在9月1日突破150萬例,官方承認醫療體系已瀕於危機狀態,超過13萬名患者不得不居家等待收治。

同時,日本經濟增長乏力。2020年和今年第一季度都是負增長,第二季度好不容易有了1.9%的正增長,卻在西方七國集團中墊底。自民黨之所以在今年以來的歷次選舉中均遭慘敗,原因就是菅義偉在“疫情”和“經濟”這兩場考試中都交了“白卷”。

外交領域原本是菅義偉的“短板”,這一年來卻成為媒體聚焦的“熱點”。他在加快對美“一邊倒”步伐的同時,屢屢在中日關係上逾矩越軌,製造麻煩,打破了日本多年來在美、中兩大國間保持微妙平衡的局面。

從今年3月的日美“2+2”會談,到4月菅義偉訪美期間舉行的日美首腦會談,日本都觸碰到中日關係中最敏感的台灣問題。不僅如此,菅義偉內閣多名成員在涉港、涉疆問題上也有不少干涉中國內政的出格言行。2018年以來好不容易重返正常軌道的中日關係,在菅義偉任內出現了停滯不前、甚至局部倒退的局面。

日本一位前駐華大使很早就對日本外交發出提醒,認為如果日本有一天走到了不得不“選邊站”的地步,那就是日本外交的失敗。如今,這句話似乎已應驗了。

鷹派勢力加速抬頭

日本人點評菅義偉:他是大公司裏一個非常盡職的總務部長,卻絕不是董事長的料子。這一點評有一定道理,背後還有三個深層次原因。

首先,菅義偉管控能力下降,導致自民黨內鷹派勢力就對華政策肆意攪局。安倍執政後期,儘管自民黨內鷹派議員對其改善對華關係頗有怨言,但懾於“安倍一強”的威勢,不敢公開叫板。但菅義偉上任後,隨着其內閣支持率日漸走低,菅義偉對自民黨的管控也越發疲弱。這讓自民黨內鷹派勢力蠢蠢欲動,在失去約束和“天敵”的環境下急劇膨脹,最終“綁架”了整個自民黨。

其次,日本國內恐華厭華情緒抬頭,對強勢政治家的期盼讓鷹派勢力抬頭。由於中日綜合國力對比越來越朝有利於中國的方向傾斜,再加上日媒對華負面報道持續發酵,日本民眾中恐華厭華情緒抬頭,對華親近感已跌至谷底,人們期盼能有強勢政治家帶領日本走出困境。這就造成了鷹派政治家競相採取對華強硬態度、而越強硬就越能凝聚人氣的惡性循環。

再次,中美戰略競爭愈演愈烈,誘發日本鷹派勢力敲打中國的戰略盲動。拜登就任美國總統後,繼承特朗普的遏華反華路線,且更加註重拉幫結派。自民黨鷹派勢力想當然地認為,如果美國拉上盟國一起圍堵中國,中國將難以招架。

新民環球 | 菅義偉“收官”之行暗藏玄機

圖説:今年4月,拜登在白宮與菅義偉舉行會晤。圖源:GJ

保守趨勢難以扭轉自民黨定於9月17日進行總裁選舉的公示。眼下,正式表明參選的有前自民黨政調會長岸田文雄、前總務大臣高市早苗及現任行政改革大臣河野太郎,現任代理幹事長野田聖子還在猶豫。但不管是誰當選新總裁和首相,也不管其內政上會推出哪些新舉措,目前這種外交失衡的局面恐怕還會持續一段時間。其理由有三:

一是從各主要候選人涉及外交政策的表態來看,親美疏華、對華強硬是共同特徵。岸田文雄表示自己上台後將把應對中國作為“首要任務”,揚言要新設負責人權事務的首相助理,建構針對潛在敵人的導彈攻擊能力;河野太郎在擔任防相時曾明言中國是“威脅”,參選後則指責中國試圖單方面改變現狀,日本應通過增強自衞隊和深化日美同盟予以應對;高市早苗更是一再宣稱自己當上首相後會繼續參拜靖國神社。

二是不管哪一位候選人當選,執政基礎都比較脆弱,外交政策“翻篇”的概率並不大。日本在佐藤榮作、中曾根康弘、小泉純一郎這三屆長期政權後,分別出現過長則十餘年、短則五六年的動盪期,內閣更迭像“走馬燈”一般頻繁。菅義偉卸任將開啓第四個動盪期。在動輒換“帥”的情況下,新首相為維持政權不得不跟“風”走,迎合保守的輿論氛圍和“鷹”派勢力,在對華政策上很難做出符合客觀實際、適應時代潮流的改革。

三是日本政治劣化的趨勢日益凸顯,政治家普遍缺乏長遠視野和綜合平衡的意識。從1996年日本在眾議院選舉中正式引入“小選舉區”制度後,政治家“保鮮期”越來越短。以自民黨為例,現任眾議院議員中當選三次以下的有126人,佔總數45%。“劇場政治”的盛行導致朝野政治家都把精力集中在如何博取眼球、確保當選上,但在國家戰略和對外政策上的創新意識日漸低下,普遍缺乏中長期視野和內外平衡的思維。

消極影響恐將持續

菅義偉的座右銘是“只要有意志就有出路”。凡是認定了要做的,必定不惜一切代價付諸實施。因此,儘管他不得已放棄連任,但絕不會自甘沉淪。此次訪美雖是早就安排好的,但菅義偉會將這次華盛頓之行作為“最後的花道”,讓自己在政壇上再“秀”一把,以圖“一箭三雕”:

第一,消除美國對日本政壇換“帥”的憂慮。鑑於菅義偉訪美10天后便會卸任日本首相,不能不引起美國對日本這一盟友是否靠得住的擔憂。菅義偉將通過與拜登的會晤,在介紹日本政壇走向的同時,重申日本對美國的忠誠和一貫的承諾不變,特別是日本將在對華政策上和美國保持戰略一致,讓美國放心。

第二,夯實美日澳印“四邊機制”的基礎。美日澳印“四邊機制”是前首相安倍晉三於2007年首倡,得到美國的讚賞,並決意將它發展為印太地區遏制中國的“亞洲版北約”。在菅義偉任內,“四邊機制”在今年初舉行了首次視頻會晤。這次參加面對面的會晤,是推動這一機制邁向機制化、常態化的關鍵一步。

第三,給繼任總裁留下自己的政治遺產。菅義偉是自民黨歷史上唯一不是派系領袖的首相,卸任後未必能像安倍晉三、麻生太郎那樣發揮幕後操盤手的作用。但如果這次華盛頓之行能與美、澳、印達成有約束力的協議,不管是誰入主首相官邸都必須接受和履行,則意味着菅義偉還能在政壇繼續發揮影響。

菅義偉這次“收官”之行能否收到預期的效果尚難預言,但在他首相任內開啓的日本外交失衡局面,無論對日本自身還是對東亞地區而言,其消極影響都是肯定無疑的。

上海市日本學會名譽會長、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 吳寄南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911 字。

轉載請註明: 新民環球 | 菅義偉“收官”之行暗藏玄機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