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北京市“文明駕車、禮讓行人”專項行動正式開始,開車不禮讓行人的行為也能“隨手”舉報了。
在會上,北青-北京頭條記者獲悉,北京交警“隨手拍”投訴受理平台,上線一週年以來,67萬起交通違法行為被有效處理。如今平台新增多項功能,不僅投訴結果可以自動彈窗,用户還能查“貢獻率”。
數據
註冊用户超百萬 處置67萬起交通違法
2020年8月5日,北京交管部門開發上線北京交警“隨手拍”投訴受理平台,據統計,上線以來註冊用户已達115萬,截至目前仍以月均7萬左右的速度持續增長。累計收到羣眾投訴線索233萬條,日均6300餘起,單日收到線索最多達1.2萬起。每週使用次數超過1次的用户近萬人。可見“隨手拍”已成為羣眾反映交通訴求、參與城市交通治理的重要渠道。
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隨手拍專班負責人焦以舲介紹,一年以來,平台以照片、視頻兩種形式接收交通違法行為投訴,對達到證據要求、形成完整證據鏈的67萬起投訴線索,依法錄入交管部門非現場執法系統予以處罰。需要進一步調查的,交管部門逐一落地開展核查取證,累計依法處罰7055起違法。
他指出,盲道停車、佔用人行橫道停車、停車妨礙他人通行等發生在市民身邊的違法行為遭到舉報的情況非常常見,機動車走公交車道、佔用應急車道的投訴也相對集中。
據統計,今年以來非現場處罰機動車佔用應急車道違法行為同比降低21.2%,機動車佔用公交車道違法行為同比降低19.5%,機動車違法停車違法行為同比降低17.9%。
其中,處罰偽造變造號牌、假牌、套牌等嚴重交通違法行為2860起,拘留83人。同時對羣眾投訴的2928起交通信號燈故障類問題,均第一時間響應處置。
焦以舲表示,北京交警“隨手拍”功能已形成手機端快速攝錄上傳、平台精準審核處置的閉環機制,成為交通管理中警民共建共治的綠色通道。
升級
投訴結果自動彈 用户還能查“貢獻率”
焦以舲介紹,“隨手拍”運行以來,每天都能接到大量投訴的線索,每一起都是對交管部門工作的一種鞭策和監督。其中在“用户建議”的欄目中,一年來累計收到了近3萬條意見和建議,為提升用户體驗,平台便不斷進行調整,進行功能優化與升級,目前已有三項新功能上線。
值得一提的是,平台新增了投訴結果反饋功能,可明確得知投訴是否成功。即在每一例投訴受理處罰的基礎上,通過“系統消息”向用户發送反饋處理結果,對於未被採納的,將告知具體原因,“比如比較常見的原因有時長不夠、拍攝不清晰、地點和特徵不明顯等,用户可根據反饋針對性地改善拍攝方式,提高線索採納率,這種方式能讓大家形成與平台的高效、良性互動。” 焦以舲解釋。
他介紹,拓展投訴受理範圍,增加其他交通設施問題投訴是第二項新增的功能。除信號燈故障外,交通標誌損壞、標線缺失、護欄移位等交通設施問題也可通過“隨手拍”投訴。
此外,還增加了用户線索歷史記錄和統計情況,市民將可以看到本人已成功上傳線索總條數和總體採納情況,顯示用户使用“隨手拍”參與北京交通共治的活躍度排名。
拓展
不禮讓行人也可“隨手”舉報
為進一步回應羣眾期待,規範路口通行秩序,提升首都交通文明形象,以安全有序的道路交通環境迎接2022年北京冬奧會,北京市交安聯辦、首都文明辦、市交通委、市公安交通管理局聯合組織開展的“文明駕車、禮讓行人”專項行動也正式啓動。
焦以舲表示,新版隨手拍也可以拍攝路口的不文明行為,包括機動車不禮讓行人、不禮讓斑馬線,“這些行為我們都歡迎羣眾積極進行舉報和投訴。”
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高速公路支隊秩序科科長楊琪表示,這項工作是全市性的機動車禮讓行人專項交通整治活動,“要求機動車駕駛員行駛到斑馬線前要減速,不管斑馬線有沒有人正在通行,如果行人在通行,則要停車讓行。”
他強調,市民也要遵照交通信號燈的指示通行、文明過街,“過馬路要走斑馬線、地下通道、過街天橋等過街設施。”
在優化交通組織方面,綜合考慮路口區位特點、交通流量、通行秩序等因素,在全市挑選了118個重點路口,“一口一策”優化交通組織,首批開展交通文明示範路口創建。通過完善交通標誌標線、優化信號配時等方式,明確機動車、非機動車、行人交通流線和通行權限,為依法、有序、文明通行創造條件。
“為了提醒司機注意禮讓行人,我們針對118個示範路口的交通設施進行了更新和維護,在斑馬線與機動車停止線間標註了‘禮讓行人’的文字,並在斑馬線處安裝了反光道釘,用來提升斑馬線清晰度。”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秩序處優化科副科長李磊表示,下一步還將全面排查全市路口,對基礎設施缺失、存在安全隱患的,納入全市交通綜合治理,分批實施工程改造,優化通行環境。
提醒
隨手拍舉報要求行人未闖紅燈
在執法管控方面則綜合考慮羣眾反映訴求和路面實際情況,重點圍繞危害交通安全、影響文明交通形象、干擾通行秩序等三方面10項突出交通違法,全面加大執法管理力度。結合違法情形、影響交通程度,針對性落實勸阻警告、批評教育、罰款處罰、扣車拘留等管理措施,切實提升警示震懾效應。重點加強帶頭違法行為人管束、處罰、教育,消除從眾違法現象。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對機動車不禮讓斑馬線、加塞併線、遇前方車輛排隊受阻駛入路口等交通違法實施非現場執法,以有力管控懲處,維護良好秩序。
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科技信息通信處民警段皓仁解釋,在非現場執法方面,前期主要是根據《道路交通安全法》北京市實施辦法以及公安部頒佈的道路交通違法行為圖像取證技術標準等一系列的取證規範去進行了算法研發,新的算法中需要採集行人與車輛的相對位置關係,再通過算法的抓拍,形成最終的違法取證圖像。“這個圖像中主要反映三項內容:車輛未到達人行橫道的停止線,而行人已經出現在人行橫道上;車輛繼續行駛,進入到人行橫道的範圍,或已經通過人行橫道,而行人仍未穿過機動車行駛範圍;車輛的主要特徵,比如車型、車身顏色、號牌等。”
段皓仁強調,非現場抓拍的前提就是行人必須不能闖紅燈,經過前端的算法抓拍之後,數據會傳到公安網的非現場執法錄入平台,然後通過兩次人工識別和審核,才能生成正式的違法圖像。”
實習生 尹航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宋霞
編輯/白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