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上市時間變動的一波三折,豐田亞洲獅終於還是來了。
4月10日,由一汽豐田擔綱的A+級轎車“亞洲獅”正式上市,售價區間最終定格在14-18萬元之間。
豐田亞洲獅因何而來?
答案倒是不復雜,一言可蔽之——卡羅拉失勢,亞洲龍難上位,一汽豐田轎車市場的日子並不好過,“窮則思變”!
從2018-2020年,連續三年,卡羅拉在國內市場的銷量排名來看,儘管朗逸和軒逸輪流奪冠,好在卡羅拉還是穩住了季軍的位置。
但排名不能説明全部問題,銷量的絕對數才反映出相互間的差距。
過去三年,轎車市場前三甲的具體情況是:
2018年:軒逸467638輛,朗逸466772輛,卡羅拉,376719輛;
2019年:朗逸490944輛,軒逸475063輛,卡羅拉,350755輛;
2020年:軒逸538680輛,朗逸417332輛,卡羅拉,343418輛。
答案很明顯,軒逸年年看漲,直破50萬輛大關;朗逸雖有起伏,但人家是“偏瘦的駱駝也比馬大”,卡羅拉則完全呈逐年下滑趨勢。
再看看亞洲龍,曾經,處於宣傳期的亞洲龍光芒四射,一度讓人擔心凱美瑞的前途。後來,事實證明,這一切都是多餘的。上市之後的亞洲龍因為“既減配,又提價,還不耐看”的負面口碑,月銷量很難過萬,2020年度,以111515輛的銷量,排名30名開外,較之雅閣、邁騰、凱美瑞等,差不多同樣20萬左右的車型,年銷量還有明顯差距。
2020年,一汽豐田全年累計銷量為80萬輛,僅卡羅拉+亞洲龍兩款車的合計銷量近46萬輛,佔比超過50%,硬生生地撐起了一汽豐田的半壁江山。
所以,整體的情況就是,一汽豐田非常倚重轎車市場,但卻難掩其頹勢,亟需一款新產品來扮演“勝負手”的角色。
在考慮產品消費升級的有利因素之後,卡羅拉和亞洲龍之間近6萬元的價格差異,留給了未來新產品一個可以周旋的空間。
如此來看,亞洲獅儘管是“橫插一槓”入局市場,但也算是“應運而生”。
亞洲獅為何着急入場?
2020年11月,廣州車展,一汽豐田展區最搶眼的莫過於,被豐田定義為“全球首發車型”的ALLION。
沒錯,ALLION就是亞洲獅的英文名。
彼時,豐田將其直譯為“傲瀾”,輔之以“傲人生、馭波瀾”的文案。當然,一汽豐田為ALLION的首秀還是下了一番功夫。
其一是一汽豐田汽車銷售有限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胡紹航親自站台。其二是發佈了一汽豐田新時期的進階新戰略——立志為客户打造“量產幸福”。
其三是強調了ALLION融合了豐田TNGA的平台優勢,是豐田造車歷史上第一款真正“ALL IN”中國消費者的全球戰略車型。
其四則是鎖定ALLION的客户羣為“中升代後浪人羣”,年齡段大致為25-35歲之間。
“中升代”表明:用户有品質追求,有一定的消費能力;“後浪”則説明:畢竟咱還年輕,經濟儲備終究還差那麼點意思。ALLION將被定位於卡羅拉和亞洲龍之間,詮釋得很文藝。
首秀之後,在一陣江湖熱議中,一汽豐田發現了一個非常有用的信息。
ALLION(阿利昂)與AVALON(亞洲龍的英文名,阿瓦隆)不僅發音相似,且“LION”就是“獅子”的意思。“傲瀾”之名從此作古,“亞洲獅”才最貼切。
這或許才是ALLION首秀的最大收穫吧——收下一個“好名字”。
按照計劃,豐田亞洲獅的上市時間是2022年。
但是,豐田章男的一通電話,改變了亞洲獅的上市進程。豐田章男明確要求,亞洲獅必須提前到2021年上半年,甚至第一季度上市。
是什麼讓豐田章男改變了最初的決定?要知道,這並不符合豐田一貫的行事風格。
分析起來,至少有兩個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留給豐田燃油車的時間不多了。
就在亞洲獅廣州車展首秀前夕,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發布了《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2.0》。
這由此明確了國內市場將在15年內逐步淘汰非混合動力汽油車,目標是到2035年,停止生產非混合動力汽油車。
這個時間安排,對於豐田來講尤其“殘酷”。
豐田THS混動系統在中國市場並沒有受到政策的廕庇,掛藍牌,與傳統燃油車無異;純電車的發展並沒有特別優勢,三電技術上還要借力比亞迪,動力電池還要仰仗寧德時代。
其實豐田未來要做的事情還很多,但當下,需要儘可能的把握住燃油車最後10年的紅利期。
基於此,亞洲獅能夠早一天推進市場,就不要晚一天,Game over已經進入倒計時。
另一方面,自主品牌已經崛起,轎車市場“山雨欲來風滿樓”。
都知道,長期以來,國內轎車市場是合資品牌、外資品牌的天下,幾乎可以霸榜TOP10。唯有吉利帝豪、長安逸動偶爾露一小臉。後來,宏光MINI EV雖然勢頭強勁,但是不足3萬元的售價,還是拉低和弱化了其上位的價值和意義。
但過往並不代表未來。
豐田感受到自主品牌在轎車市場的威脅,應該從2020年中段已經開始。
彼時,以CMA架構為背書的吉利星瑞即將上市,而加持DM-i超級混動技術的比亞迪秦PLUS也隱隱傳來消息。
上述兩款產品,均自信地採用了“顛覆者”的詞彙為產品畫像。
同為燃油車,星瑞強調整車OTA、強調“全方位健康車”、強調“豪華高性能” ……以此詮釋“家轎顛覆者”的意義。
混動車型秦PLUS則強調安全,“刀片電池”護航;強調DM-i的全能,以技術提升用車質感,以技術降低購車、用車成本;強調設計與智能化,顏值為上,加持“黑科技”,以此詮釋“傳統燃油車顛覆者”的意義。
亞洲獅和上述二者比起來,哪裏來“必然贏”的底氣?
事實上,據吉利官方數據,星瑞上市5個月累計銷量達54889輛,3月銷售14356輛;儘管比亞迪秦PLUS 4月才上市,尚無完整銷售數據,但從1月開始掀起的預定潮來看,已經蓋過去年比亞迪漢的盛況。
在豐田看來,老對手沒有消失,新對手已然來臨。
亞洲獅哪裏還有勇氣等到2022年上市,早一天就意味多一分為市場熟知的機會,晚一天,就意味着傳統地盤被蠶食的危險多一分。
所以,豐田章男一聲令下,亞洲獅“披星戴月”,闖進國內市場。
亞洲獅到底有何表現?
既然亞洲獅是借消費升級的大趨勢,利用自身產品矩陣中A級和B級之前的真空地帶,打造一個全新的市場,那麼在產品設計上,就應該體現其獨到之處。很遺憾,亞洲獅的設計師進了這個圈,就再也沒出來。
通觀亞洲獅的內外飾設計,卡羅拉+亞洲龍的影子無處不在——失去了自己,也成不了別人。
講真,從這幾年豐田新推的車型來看,豐田把最優秀的設計師都給了雷克薩斯,留在豐田的都是“實習生”。他們簡單的在卡羅拉上做加法,在亞洲龍上做減法,結果當然可想而知。
形象地説,一輛卡羅拉看到亞洲龍很漂亮,於是跟美容醫生要求,以亞洲龍為模板,開刀整容,結果整容失敗,成了亞洲獅。
如果説整車造型終究還是見仁見智,那麼切實影響到乘坐感,就真的是硬傷。
亞洲獅在卡羅拉的軸距上增加了50mm,由2700mm變為27500mm;但是,豐田卻捨不得增加寬度,亞洲獅和卡羅拉的車身寬度都是1780mm。
這不僅僅讓亞洲獅看起來很不協調,最重要的是,你以為亞洲獅是A+級,實際三個大男人坐進去,和卡羅拉一樣擠得難受。
豐田這種看起來很美好,但實際很糟糕的做法還體現在發動機上。
亞洲獅搭載了與亞洲龍同排量的2.0L發動機,但此2.0非彼2.0。
亞洲龍的2.0L自吸發動機型號為M20A,是豐田Dynamic Force動力系統中的主流產品。但放在亞洲獅車身上,豐田不願意了,豐田開始做減法,搭載亞洲獅的M20E發動機進行了重新調校,其馬力、功率、扭矩值都明顯縮小。
當然,我們可以説,亞洲獅比卡羅拉貴,所以車身加長;亞洲獅比亞洲龍便宜,所以發動機縮水,一切都在情理之中。
但這還是讓人感覺,亞洲獅在做加法時,不徹底,在做減法時,很乾脆。
寫在最後
如果説,前文所提及的吉利星瑞和比亞迪秦PLUS羽翼未豐。那麼,大眾速騰,以及不能被忽略的別克威朗,則是世人皆知的亞洲獅勁敵。
面對上述兩款同為A+級的明星產品,亞洲獅能不能“虎口奪食”很難説。關鍵還在於,亞洲獅從次頂配開始,已經踏入17萬元區間,用這個預算,不要説優惠幅度較大的別克君威、斯柯達速派,就連自家的凱美瑞入門版都可以拿下。
花同樣的錢,由A級車變B級車不香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