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數字鴻溝” | 智慧養老“幕後” 考驗平台與服務

【現實挑戰】目前國內養老產業發展空間巨大,但供需不匹配,科技適老化產品如何提升老年羣體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

【應對策略】國內獨家上市公司佈局市場,提供適合老年人生理以及心理需求的產品或服務,打造全面整合養老資源的智慧養老服務系統

跨越“數字鴻溝” | 智慧養老“幕後” 考驗平台與服務

科技適老化產品分為生活娛樂、健康管理和日常照護三大類。研究報告顯示,生活娛樂類產品可以從精神層面為老年人提供服務,而健康管理和日常照護類產品從生理層面為老年人提供健康檢測與日常生活保障。

千億級市場

國內多家上市公司佈局

中國第七次人口普查結果顯示,65歲及以上人口為1.9億人,佔總人口13%,與2010年相比,這一比重上升4.6個百分點。老齡人口增速超過全國人口增速,且在未來30年內將持續較快增長,新中國成立後首個生育高峯羣體將退休進入養老。

“適老化”不僅意味着滿足老年人基本照護與養老問題,還應從生理機能、心理特徵、行為特點、生活方式、社會狀態等多方面進行關注。

科技化適老產品從老年用户角度出發,提供適合老年人生理以及心理需求的產品或服務,注重老年人的感知能力、認知能力特性,同時利用智能硬件、物聯網、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為其賦能,最大限度地幫助隨年齡衰老而出現身體機能衰退,甚至是功能障礙的老年人,為其日常生活和出行提供儘可能的便利,提高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提升社會參與度。

報告認為,中國不同城市的老齡化進程配合不同地區消費水平的差異,使得科技適老化產品呈現不同消費結構和熱銷品類,例如上海憑藉第一梯隊的老齡化進程加一流消費能力,成為科技適老化產品的理想市場切入口。

面對科技適老化產品行業這個千億級市場,目前多家上市公司已佈局智慧養老產業,研發和推廣相關產品,部分上市企業與政府合作,推動科技適老化產品普及。

產品是入口

“平台服務”是關鍵

報告認為,智慧養老的關鍵除了科技適老化產品,還在於背後的“平台服務”。產品僅僅是入口,真正較量的是與產品配套的平台以及養老服務。一個完整的智慧養老服務系統可以實現全面整合養老資源,打通康養、醫療、娛樂等養老要素的功能,形成老人、子女、社區、機構、服務商、志願者、政府等共同參與的養老新體系。

其中,“產品”包括手機、可穿戴設備、血壓計、行為監測設備、智能牀墊、心電監測設備等,屬於感知層;“平台”則包括數據管理後台、醫療機構系統、日間照護系統、政府監管系統、社區平台系統、服務商系統以及老人或親屬使用的App,社區、服務商使用的App等應用層,以及語音接口、定位接口、短信接口等接口層。“服務”則是具體的運營層,包括基礎數據管理、生活娛樂、日常照護、健康管理等。

生活娛樂產品潛力巨大

照護產品仍需“提升”

具體到產品方面,主要分為生活娛樂、日常照護及健康管理三類。

老年羣體的生活娛樂需求帶來巨大市場潛力。其產品是指娛樂終端、陪伴機器人等,為老年人提供人文關懷、文化娛樂、教育諮詢等服務,關注老年羣體的社交需求、精神生活。例如某廣場舞App,專注於為60後、70後的廣場舞愛好者提供廣場舞視頻欣賞、學習和展示平台,用户活躍度高。

日常照護產品市場目前集中度較低,商業模式尚不成熟。產品包括行為監測設備、緊急呼救設備、移動機器人等,為老年人居家、出行、睡眠、餐飲等提供便利與安全保障。例如醫療智能牀墊,通過內嵌傳感器獲取人體特徵數據及卧室環境數據,並將其傳輸到服務器。服務器則進行分析,將異常數據反饋給家屬或監護人。不過,目前大多數產品功能還集中在緊急呼救、定位追蹤等方面,同質化競爭嚴重,高端產品有限。

健康管理產品則是通過健康檔案、健康評估、健康干預等,對老年羣體提供健康狀況監測、生理及心理康復、健康危險因素干預等服務的智能健康監測產品、康復設備和遠程傳感設備等,例如智能手環,心電、血壓、血糖監測設備,社區自助健康體檢設備等。目前數據監測產品較為成熟,但與之相配套的信息化平台及服務還處於早期階段,信息化優勢尚未被深度挖掘。

此外,康復機器人等產品初入市場,技術尚不成熟且價格昂貴,因此市場需求較小。總體來看,行為監測設備、移動機器人等產品已逐漸被消費者接受,手環等可穿戴設備已進入成熟階段。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陳斯

編輯/王靜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95 字。

轉載請註明: 跨越“數字鴻溝” | 智慧養老“幕後” 考驗平台與服務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