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這輩子最大的貢獻就是生了七個孩子,六個兒子和一個女兒,其實女兒並非是最小的,她想着最後還能生個女兒,沒料還是個兒子。
她一直當家作主,身邊有個把她視為珍寶的爺爺,在奶奶心裏,除了爺爺,女兒和較小的兒子是她生命中相對重要的人,而其他的人並不放在眼裏。
如今,除了女兒時常來看望儘儘孝,其他六個兒媳中,數她之前最瞧不起的大兒媳成了最孝順的,可她還曾揚言:老了不靠這個兒媳婦養她。
其實這個大兒媳,就是我那遠嫁的母親。母親曾吃盡了苦,為了不想下半輩子下地務農,一次巧合的機遇與父親相識,得知他世代為漁民,天真地以為再也不用過着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日子。
可事實是她想着有多美好,受到的挫敗就有多大。
奶奶對兒子的婚姻大事基本沒過問,而是他們自己獨立解決,能找到媳婦是他們的本事,唯一的要求就是能最好找個本地的聽話懂事的姑娘。
因為父親排行老大,第一個兒子就沒有符合她的要求,這讓奶奶有點失望,不過也沒過多反對此事,畢竟有個從天而降不花錢的媳婦在她看來也是一件幸事。
母親嫁過來之後卻成了奶奶眼裏最瞧不起的媳婦,認為她是沒有娘教的廉價女人。離養母家又遠,自然成了最容易欺負的人,她從來沒給過這個大兒媳好臉色。
還會經常遇到不順心的事而羞辱她,甚至母親孃家有親戚看望她,她也從來不正眼看看人家。
母親從來不是個愛出風頭的人,她除了容忍,而刻在骨子裏的自卑感從來是根深蒂固的。
可自從嫁給父親之後,面對這樣的婆家,她改變了許多,父親的本分和無主見的性格讓她感到無奈和心酸,可她從沒輕易放棄她的選擇。
俗話説得好:女子本弱,為母則剛。
母親真正的考驗是有了我們三個孩子,我們三個相差不到四歲,孩子們的到來加重了家庭負擔。
可奶奶作為婆婆從沒搭手幫過忙,認為母親遠嫁就是她咎由自取的該承受的結果,反而還常在父親面前指責母親的不是,總認為她太要強,不好相處。
其實他們從來就沒有在一起生活,只是在一個大院裏。
小時候我特別喜歡吃奶奶家熬的米湯,有一晚,家裏的飯菜吃得沒味,我拿着碗去奶奶家要碗米湯喝,她看出了我的來意,沒料到把整鍋米湯端出來當着我面倒掉了,並朝着我家方向氣憤地説道:米湯給豬喝還能長塊肉,給你喝了能圖點什麼?
她那句話就是故意説給母親聽的,我當時並不懂他們婆媳之間的恩怨,後來母親把我拉回家後,幾乎再也沒讓我們跟奶奶討過任何東西。
奶奶的狠心讓母親無奈地把我和妹妹送去遠方的外婆家,那時她經常思念我們不知道流了多少淚水。
畢竟那會家裏條件並不好,還要幫父親共同分擔養家重擔,父親忠厚老實,一輩子是踏實肯幹。
由於父親幾乎是文盲,他的愚昧以及懦弱無能讓母親一度絕望,可終究為了孩子她選擇了給我們一個完整的家。
至今我們認為母親對父親沒有真正的愛,只是她捨不得離開苦心經營的家和放不下我們三個孩子。
其實母親曾説她在孃家受過的苦比不過在婆家受過的罪,曾經自卑又堅強的她在婚後變得獨立起來,然而脾氣也大得多,這些都是被生活所逼迫。
後來奶奶家的幾個兒子都娶上了本地媳婦,各自成家都有了孩子之後,大多也是送到外婆家幫忙帶。
可畢竟都是本地人,相互照應日子還能過活,他們的孩子奶奶偶爾還會搭把手。
可母親看到眼裏難免心裏會不平衡,特別是那一次,讓母親徹底地寒了心。
那天,母親有事臨時出門了,留下五歲多的弟弟一個人在家,可回來聽到弟弟在血泊中撕心裂肺地哭聲,原來和叔叔家的兒子打架,不小心撞了頭部流血了。
而奶奶在家看到了卻視而不見,任由他這個孫子從頭到腳的流血流淚,那一刻母親的心都碎了,她似乎從那一刻開始記住了這個婆婆的狠心。
女人最記仇的時刻就是她最需要幫助的時候,若只卻感受到了絕望,刻在心上的 “仇”,她也許是要記一輩子的。
那天母親與父親大吵了一架,怪奶奶太偏心,那次真的差點要了弟弟的命。
奶奶知道家裏鬧大了,於是到他倆面前毫無愧意地説:我幹嘛要管你的事,自己的孩子沒看好,還能賴我這個老人家,再説我以後也不指望你的外來媳婦養老,我還有五個媳婦和女兒呢。
這樣的話在如今看來就是打臉了。在奶奶心裏,可能認為她對本地的媳婦們要比母親盡心一些。
儘管確實跟母親比起來,她們受到的恩惠是要多一些,然而殊不知她們根本都感受不到這婆婆的恩情,反而認為這個婆婆太霸道專橫,沒養出一個有出息的子女來。
如今奶奶老了,五叔就在好多年前與她斷絕了母子關係,當時也是因為奶奶太愛管事,五嬸也不是省油的燈,有次竟然鬧到斷絕關係的地步,而五叔也曾是奶奶比較看好的兒子。
一個女兒倒是還挺孝順,可終歸嫁了出去有了自己的家,也會時常來看望她。
本來最小的叔叔還與她相處得不錯,可家裏卻不順心,16歲女兒的抑鬱投河自殺,當時還是奶奶在家看着她,小嬸嬸對此事一直耿耿於懷,因此也沒好臉色對這個婆婆。
到頭來,真心對她的也只有爺爺是一直陪伴左右。
除了爺爺和女兒外,這麼多年來,最牽掛奶奶的卻是她的大兒媳。
母親經常是刀子嘴豆腐心,可本性善良,總是同情她年紀大了可憐,還時不時從城裏回去帶一些奶奶愛吃的食物,也經常囑咐我們有空就多回去看看他們兩個老人家。
母親的熱心也曾感動到她,雖然她嘴裏不承認,可心裏還是盼着這個大兒媳婦能做好孝順榜樣,畢竟很多時候家裏事情確實需要母親出頭打理,漸漸地她認可了這個兒媳婦。
但之前奶奶對她做了不少惡事,母親哪會輕易忘記呢?她也時常跟我們提起過去奶奶當婆婆做得如何過分。
可也僅僅是嘴上説説而已,最終她還是選擇了原諒她,總不能一輩子讓自己活在仇恨中。
畢竟年紀大了,很多事也看開了, 人人都有老的時候,小輩都在看着我們這一輩的所作所為,總不能世代都帶着仇恨活下去。
都説,一個好女人旺三代,一個壞女人毀三代。也許,母親就想成為那個旺三代中轉折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