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嘴上説“不需要” 手勢卻指明要收兩百萬
今日播出的電視專題片《正風反腐就在身邊》第四集《嚴正家風》介紹了山西省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張茂才“貪污父子兵”的案件。
張茂才,曾先後擔任山西省臨汾、運城、晉城三個市的市委書記,2018年從山西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崗位退休。他本以為自己已經“平安着陸”,然而,2019年初,山西蘭花煤炭實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晉文因涉及其它案件接受審查調查時,交代出了他曾經把幾個工程包給張茂才的兒子來做,張茂才本人曾經給他打招呼,讓他關照兒子的情況。
李晉文得以擔任蘭花集團董事長,正是張茂才在擔任晉城市委書記期間提名並推動的;李晉文任職後又用自己的職權為張茂才兒子攬工程行方便,這正是一種典型的權權、權錢交易的隱蔽方式。張茂才的行為已涉嫌嚴重違紀違法。2019年3月,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對張茂才立案審查調查。調查發現,李晉文反映的情況並非孤例,張茂才利用職權和影響力,為多名老闆、官員在煤炭資源配置、提拔晉升等方面提供幫助,並通過兒子和妻子收受鉅額賄賂。
張茂才案件最大的特點就是家風問題。他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叫張劍,二兒子叫張軒,他的腐敗問題可以稱作“全家齊上陣,貪污父子兵”。
調查中還發現了一個有意思的現象,張茂才和妻子高明蘭對吃穿其實都並不太講究,住的也是比較老舊的普通小區,受賄所得的錢財主要都花在了兒子身上。兩個兒子都住在高檔小區,平時生活方式也都堪稱奢侈,但都不是靠自己的能力去掙錢,而是靠父親的權力來錢。
辦案人員舉例説,張軒有一次買衣服,一次就花掉了數十萬元,平常喜歡去夜總會,喜歡打高爾夫;張劍也經常去夜總會,揮金如土,出門要坐頭等艙,僱了司機保姆照顧自己的生活,這些費用一年下來也得幾十萬元。
隨着案件調查的深入,張茂才家風一步步墮落的脈絡,更清晰地呈現出來。張茂才並非從一開始就不注意約束自己和家人,但隨着職務的晉升和年齡的增大,對自己和家人越來越放縱,尤其是到晉城市任職之後,和家人聯手斂財的行為愈演愈烈。
“覺得年齡大了,也快退了,所以放鬆自己,也就是為兒子孫子們來考慮,説給他們留點。實際上也就是覺得好像有點虧欠他們似的。”張茂才形容自己的心理。
父親在兒子人格養成的關鍵時期,本應扮演重要的角色,張茂才一直覺得在這方面沒能盡到父親的責任。他多年在外地任職,兒子則常年隨妻子在太原生活,聚少離多。在孩子們的記憶裏,父親要不就是常年不在家,過年過節好不容易回家了,上門拜年送禮的人就紛至沓來。
開始是送土特產,逐步演變成給孩子們壓歲錢,從小錢到給大錢。導致兩個孩子從小就有了優越感,覺得父親權力很大,想找父親辦事的人很多。
張軒是一個典型的被父母寵壞的孩子。在中考的時候,考試之前,他母親高明蘭就曾經帶着他去給監考老師送禮、送煙、送酒,想請求監考老師給他遞小抄。這個行為給張軒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導向性作用,認為這種方式在這個社會是行得通的。中專畢業後,他父親就安排他上了警校,畢業之後又通過父親的關係,安排他當了警察,應該説一路走來都是走後門。他步入社會之後,他的父親也提拔到了一個很高的官職,一些老闆、官員就開始圍繞着張軒進行圍獵。
山西是煤炭大省,十八大之前資源腐敗現象十分突出,買官賣官現象也相當嚴重,政治生態嚴重污染。一些老闆、官員為了謀求資源配置或提拔晉升,無所不用其極,圍獵領導幹部的家人就是重要手段之一。而張軒步入社會後聲色犬馬,正是理想的圍獵對象。一些老闆和官員就主動接近張軒,投其所好為他提供物質享樂,拜託他向張茂才請託各種事項。在父親的縱容下,張軒越來越膽大妄為,收錢辦事的名聲傳揚在外,有時甚至收了錢也不辦事。
而張茂才的大兒子張劍,情況和弟弟既有不同,又有相似之處。張劍學習成績一直不錯,但張茂才也還是想方設法為他鋪路,張劍還沒參加高考,張茂才已經為他獲取了一所大學的保送名額;大學剛畢業就給他辦好了北京的就業和落户;張劍到新西蘭留學,張茂才夫婦通過地下錢莊匯去好幾百萬供他花費;從新西蘭回國後,張茂才又幫他安排到了國企,但張劍卻仍不滿足,或許正是因為一切來得都太容易。
張劍隨後辭職下海,張茂才也就經常帶他參加一些場合,主動介紹他結識一些老闆、官員,説這是我的大兒子張劍,剛回國,收入不高,你們多關照關照。有一次,一個老闆拿了200萬現金給張劍,並跟他説,你父親已經知道這個事情。當時張劍非常不安,去找父親求證,父親也很淡然,説他知道這件事情。從此以後張劍就開始想方設法利用父親的權力收錢。
但再多金錢,也無法彌補家教和情感上的缺失,甚至進一步扭曲着親情。兩個兒子有時會相互攀比,都認為對方用父親的權力賺錢多,自己吃虧了;到了父母家,見到合心意的東西就直接拿走,招呼也不打一聲,致使張茂才夫婦後來不願意再給兒子家裏的鑰匙。
張茂才後來反思:“根子是在我這兒,我如果不給他這個條件,不給他這個機會,那他就靠不上。他如果沒有這個依靠思想、依賴思想,他們也不會走捷徑,想不勞而獲。”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張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