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郭海惟
郵箱|guohaiwei@pingwest.com2021年12月23日,華為冬季新品發佈會。如果華為要在歷史上給汽車事業一個名目的話,這天應該就算是華為的“汽車日”。餘承東用了差不多整場活動一半的時間,發佈了一款名叫AITO問界M5的新能源車。而就在剛好半年前,餘承東正式成為華為智能汽車業務的負責人。他正好打算用AITO這個全新品牌的系列產品,取代那款在門店裏性價比普通、顏值將就、名字一言難盡、銷量沒有爭議大,總之不匹配華為“高貴”品牌調性的金康賽力斯SF5——儘管兩個車型都是同一個工廠的兒子。據説,當天賽力斯董事長其實也在現場,但餘承東在發佈會上從頭到尾都沒怎麼提到小康或者賽力斯的名字。整個夜晚,餘承東都在強調AITO的華為屬性——華為參與設計、製造、品牌、銷售。以至於人們都忘了,這其實是小康在20天前已經發布過的一個品牌。而在12月3日的那場AITO品牌“自己”的發佈會上,賽力斯方面將12月23日這一天,定為第一款車型的“發售日”。如今誰還記得賽力斯自己的發佈會呢?餘承東大概是對的。人們總是隻需要也只會記住一場發佈會。如果沒有華為,AITO大概什麼也不會是。它只會是小康的SUV,甚至都不會是賽力斯。
再到後來,餘承東和屬於他的華為終端就成為了AITO的產品發佈官。M5四驅新車型,在華為的春季發佈會上亮相;M7車型,餘承東在行業論壇上親自對媒體透露的,還順便預定了一個“餘氏熱搜”——新車型要吊打“埃爾法凌志版”等百萬豪車,而在一旁的何小鵬表示要朝他“扔鞋”。大概雷軍看到這新聞,滿腦子也是自己青春時的影子。其實不只是何小鵬,估計雷克薩斯的車主聽了如此“坦誠”的雅稱,大概也想上去眾籌幾雙尖根的高跟鞋。而那天M7車型的整個造型頁面,就“很巧”地出現在了AITO官網上。當然,車主們熱切期盼的“華為”標誌是不會出現的;但效果正在無限接近,新車型的屁股尾巴去掉了“金康”——這大概也是受了最近淘寶店熱銷的“賽力斯換標華為”的啓發吧。而如果深究那場餘承東“熱搜演講”的主題,則是深藍色標註的幾個大字:《華為攜手夥伴共同邁入汽車智造新時代》
眾所周知,餘承東這話是沒什麼毛病的。況且大家現在都知道了,攜手的姿勢原本也可以是大有不同的。尤其從5月份的數據來看,這話似乎還越來越有底氣。根據小康股份披露的數據,AITO在上一個月累計交付了5000+台汽車,從首車交付到5月31日的87天內,AITO合計交付1.1萬台汽車。從交付數量來看,AITO這幾個月的確是越賣越好的。5000+月銷,意味着AITO問界M5作為單一車型的銷售規模,已經接近造車新勢力第一陣營明星車型的水平。而這一成績還是在只花了半年時間,且整車落地價格追着30萬去的情況下取得的。頗有點“小理想”那味道了。
當然,這種比較成績有一定的短期因素。賽力斯供應鏈體系基於重慶,ICT半導體又有華為的供應鏈體系背書,受近期汽車供應鏈危機的影響自然會相對小一點。但也從側面説明了餘承東確實有資本心情不錯——至少在供應鏈上,“攜手夥伴”是沒有掉鏈子的。而等到AITO車型種類豐富以後,或許華為在汽車的銷售規模還可以再上一個台階。畢竟當年在發佈會上吹的牛,要年銷30萬的目標,大家都還還惦記着呢。即便完不成30萬的目標,10萬台的“奇蹟”至少也儘量不要差得太遠。
圖源:《吳佩頻道》| 老車評人化身表情帝餘承東對於銷量的飢渴是完全可以理解的。除了汽車業務CEO外,餘承東更重要的身份是華為終端BG的奠基者和話事人。在過去10年時間裏,餘承東幾乎親手建立了一整套完整且錯落有致的終端銷售渠道。它曾經包括了超過5.6萬個專櫃、5500個體驗店、3000個線下服務中心以及12個全球旗艦店。這些渠道囊括了很多珍惜的、包涵大量沉沒成本的商業資源。而隨着手機銷量滑坡,這些渠道自然需要新的業務增量補進。否則華為必然承受持續的失血,直至不得不失去這些渠道。華為的策略很多。有些渠道正在賣榮耀、有些渠道正在推華為的周邊產品。但對於商場中大型門店來説,汽車或許是唯一能夠真正填補空白的大件商品。而這個戰略現在正在發揮作用。即便以目前每個月5000+台的速度交付,對於商場門店來説,即相當於每月多出了15億的營業額。如果按照2K的手機均價計算,這相當於每月70萬部手機的體量。它或許不能扭轉乾坤,但確實可以解渴。而隨着AITO等銷量進一步爬坡,這一數字顯然會更加可觀。儘管這毛利不可相提並論,但華為選擇的“不造車”的模式,讓它並不需要為造車付出過多的產線建設等沉沒成本——事實上這部分風險更多由小康承擔。但這顯然也是小康心知肚明的。
圖源:華為官網那是一個在巨頭中求生存的、80後年輕“廠二代”:張正萍。小康股份是他的父輩們創立的公司,而賽力斯則是自己在美國創立的“造車新勢力”。而小康股份作為一家傳統“賣麪包車”的車企,近年來一方面二級市場獲得了瘋狂的漲幅,另一方面正在面臨持續的鉅額虧損。某種程度上,與華為合作帶來目前並沒有改善小康的現金流,虧損的金額還在不斷擴大。從2020年到2021年,小康股份每年都錄得了超過20億人民幣的淨虧損。到了今年一季度,小康股份單季度虧損更是高達10億元——相當於當季淨資產的六分之一。現在,張正萍還是小康股份的輪值董事長。沒錯,小康股份現在的管理層模式採用的是“輪值董事長制”。這很難不讓人將之與華為的管理層制度產生聯想。在業務執行上,小康股份作為一家曾經的麪包車企業,研發投入強度也正在持續攀升。據小康內部公開信顯示,其2021年年度研發支出19.5億元,佔營收超過11.66%。作為一家曾經傳統車企,小康的財務作風越來越像投資未來的新造車企業——而這一切都押注在華為渠道上。在一年前,人們想起華為系汽車的時候,還能想起長安、極狐之類的其他品牌。但現在人們大多隻能想起賽力斯和AITO。你可以説,張正萍的賽力斯拿到了華為遞上的一張新時代船票,也可以説,是張正萍的賽力斯給華為提供了它需要的那艘船。不過很顯然,對於習慣了逆風衝鋒的華為,這可能只是餘承東權衡利弊後的冒險,但對小康股份來説,卻是一場退無可退的豪賭。從車屁股上去掉自己品牌的名字,和讓自己公司的氣質也越來越像華為,都是賭注的一部分。
好在最新的交付成績至少説明這豪賭到目前是成功的。要知道,這次問界M5突破的不是什麼預定量數據,而是實打實的新品牌單款車型交付破萬的紀錄。落袋為安。華為和小康無疑正在享受他們的蜜月期。餘承東可以繼續説自己“吹的牛都在實現”,小康的股價則越來越像一家擁有了未來的新造車企業。至於外界依然時不時糾結的“這到底是小康的車還是華為的車”,就留着以後再關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