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中宣部舉行“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國家衞生健康委員會副主任李斌介紹:這十年,是醫藥衞生體制改革持續深化、人民羣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加速破解的十年。
國家衞健委歷史性地全面破除以藥補醫舊體制,持續推進“以治病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為中心”轉變,推廣三明醫改經驗。覆蓋城鄉的醫療衞生服務三級網不斷健全,90%的家庭15分鐘內能夠到達最近的醫療點。國家基本藥物目錄品種增加到685種。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超過13.6億人,居民個人衞生支出佔衞生總費用比例降至27.7%。
9月7日,中宣部舉行“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國家衞生健康委員會相關負責人介紹這十年來的醫藥衞生體制改革成果。圖/國新網
關注1
去年相關專科跨省就醫比2019年下降9.3%
國家衞生健康委員會體制改革司負責人朱洪彪介紹,十來年,推廣以三明為代表的典型地區的醫改經驗,醫改工作取得顯著成效,羣眾看病難問題有效緩解。設置了12個專業類別的國家醫學中心,建設50個國家區域醫療中心,組建各種形式的醫聯體1.5萬個,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2021年,首批國家區域醫療中心相關專科的跨省就醫較2019年下降了9.3%,就醫秩序更趨合理。
國家衞生健康委員會體制改革司負責人朱洪彪。圖/國新網
公立醫院全部取消藥品和耗材加成,基本醫療保障能力穩步提升。推進國家組織藥品耗材集中採購和使用,已經開展的7批集採中選藥品平均降價超過50%,兩批耗材集採平均降價超過80%,開展藥品談判議價工作,平均降價超過50%。
以大健康理念為引領,把預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實施健康中國行動,“每個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加強重大疾病防治和慢性病健康管理,改革完善疾控體系,發揮中醫藥的獨特優勢,開展醫養結合,衞生健康事業發展方式和工作模式不斷創新。
關注2
出生人口中二孩及以上佔比提高到55%
國家衞生健康委員會人口監測與家庭發展司負責人杜希學介紹,人口發展是“國之大者”。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根據我國人口發展變化形勢,作出逐步調整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等重大決策,先後實施單獨兩孩政策、全面兩孩政策、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各項工作不斷取得新成效。
國家衞生健康委員會人口監測與家庭發展司負責人杜希學。圖/國新網
出生人口中二孩及以上佔比由政策調整前的35%左右提高到近年來的55%以上。出生人口性別比逐步趨於正常水平。優生優育水平不斷提升,母嬰安全得到有力保障。普惠托育服務開局良好,政策法規、標準規範及服務供給體系基本形成。配套支持措施不斷完善,切實減輕家庭生育養育負擔。
他表示,新時代我國人口發展面臨一些深刻變化:總人口增速明顯放緩,生育水平持續走低,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國家衞健委將順應人民羣眾期盼,將婚嫁、生育、養育、教育一體考慮,加快構建生育支持政策體系,大力發展普惠托育服務,切實解決羣眾後顧之憂,釋放生育潛能,保障人口發展戰略目標順利實現。
關注3
全國有基層醫療衞生機構近98萬個
朱洪彪介紹,近年來,基層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持續提高。基層醫療衞生網絡基本實現全覆蓋,服務的可及性進一步提升。截至去年底,全國有基層醫療衞生機構近98萬個,其中鄉鎮衞生院3.5萬個,村衞生室59.9萬個,社區衞生服務中心、服務站3.6萬個。
服務能力持續增強,居民認可度逐步提高。制定服務能力標準,完善基礎設施條件,2021年,基層醫療衞生機構診療服務42.5億人次,佔全國醫療衞生機構總診療量的50.2%。
9月1日,四川內江,東興區郭北中心衞生院,醫護人員為患者做心電圖。圖/IC photo
基層衞生人員數量大幅增加,結構不斷優化。十年來,基層醫療衞生機構人員總數從343.7萬人增加到443.2萬人,村醫隊伍中執業醫師、執業助理醫師的比例從18.5%上升到41.5%,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穩步推進,醫患聯繫和溝通得到加強,健康教育和引導作用得以強化。
基本公共衞生服務提質擴面,促進公平享有。人均基本公共衞生服務經費補助標準由2012年的25元提高到目前的84元,基層機構開展的項目從10類擴展到12類,每年為高血壓、糖尿病、肺結核等重點疾病患者和0-6歲兒童、孕產婦、65歲及以上老年人等重點人羣提供10多億人次的健康管理服務。
關注4
我國孕產婦死亡率遠低於中高收入國家中位數水平
杜希學介紹,孕產婦死亡率、嬰兒死亡率和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是婦女兒童健康發展的核心指標,反映了一個國家或地區衞生健康事業的發展水平,也是衡量一個國家和地區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評價指標。2021年,全國孕產婦死亡率為16.1/10萬,嬰兒死亡率為5.0‰,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為7.1‰,較2012年分別下降了34.3%、51.5%和46.2%。
從全球來看,當前我國孕產婦死亡率遠低於中高收入國家43/10萬的中位數水平,嬰兒死亡率和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均低於中高收入國家9‰和11‰的平均水平。中國婦幼健康核心指標水平位居全球中高收入國家前列,被世界衞生組織列為全球婦幼健康高績效的10個國家之一。
2021年2月11日,江西新幹,中醫院婦產科醫生和護士正在為一名即將分娩的產婦進行無痛麻醉。圖/IC photo
進一步推進婦幼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可以歸納為“兩提升”“兩消除”“一促進”。“兩提升”即母嬰安全行動提升計劃和健康兒童行動提升計劃;“兩消除”即啓動實施消除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嬰傳播行動計劃和加速消除宮頸癌行動計劃;“一促進”就是通過實施母乳餵養促進行動計劃,促進嬰幼兒良好的生長髮育和母嬰親密關係形成。
關注5
2021年雙向轉診的人次數達到2880萬
朱洪彪在回答新京報記者提問時表示,推進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均衡佈局,是破解醫療資源總量不足、區域分佈不均衡問題的有力手段。
十年來,國家衞生健康委深入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和體系建設,多措並舉,推動構建有序的就醫和診療新格局。“十三五”期間,國家安排醫療服務與保障能力提升補助資金1089.6億元,安排“全民健康保障工程”投資722億元,“公共衞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設工程”投資145.8億元,用於加強以縣醫院為重點的醫療機構建設,縣域內常見病、多發病的就診率超過90%。相比2011年,全國醫療機構數增長了8%,牀位數增長了83%,衞生人員數增長了62%。
啓動建設國家醫學中心和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十四五”期間還將建設120個左右省級區域醫療中心,提高優質醫療資源相對薄弱地區相關專科的診療水平,縮小與全國先進水平的差距,大幅減少跨省、跨區域就醫人羣。
以醫聯體建設為重點構建分級診療體系。先後組織在4個直轄市和317個地級市開展分級診療試點,在全國118個城市開展城市醫療聯合體建設試點,在827個縣開展縣域醫共體試點。2021年雙向轉診的人次數達到2880萬,雙向轉診結構明顯優化,分級診療制度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效,醫療資源佈局合理性和服務協同性進一步增強。
新京報記者 陳琳
編輯 陳靜 校對 薛京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