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美系車費油、日系車不安全、德系車用料足?| 汽車怪談

由 俎巧玲 發佈於 綜合

汽車界有一些想當然的説法,這些説法過去或許無比正確,如今卻謬之千里,大家當成怪談來聽就好。

 

怪談一:美系車重,安靜但費油

 

這句話過去有一定道理,早期美系車大多體型偏重,堆了比較多的隔音物料。而且美國油價相對其它地方便宜,早期環保法規沒那麼嚴苛,也導致早期美國車技術重心不會過多放心節油上面。

 

典型例子就是老別克君越,靜謐度非常高,讓廠商想出”深海靜音“之類的廣告詞,但老君越油耗確實偏高。

 

隨着環保法規日趨嚴格,美系車以上特點逐漸消失。以通用為例,各款車型都不約而同進行輕量化。輕量化説得好聽,就是用更多高強度鋼,但實際操作中,難免在隔音消振方面有所妥協。

 

於是你會看到,新款君越在隔音方面,表現變得相當一般。但有得有失,君越的操控和油耗確實有了提升。

 

如今反而是自主品牌,做得更像當年的美系車。包括Wey VV7、吉利博瑞等車型,賣點都是靜謐程度高,但體型都偏重。

 

很多人對美國車另一個印象,就是行走時底盤軟軟浮浮。或許很多人對美系車的認知,來自老GL8,老GL8可謂軟浮懸掛的教科書。

 

但現在開很多偏美國本土的車型,懸掛反而硬而紮實。例如Jeep、謳歌、斯巴魯等車型,懸掛就是如此風格。

有人説謳歌和斯巴魯不是日系車嗎?這兩個品牌很大程度為美國市場而生,很多車型都是以美國需求為主導,骨子裏其實是美系車。

 

怪談二:日系車皮薄省材料?

 

日系車不安全這種説法,在很多人頭腦裏已經根深蒂固。你別指望能説服他們,看到日系車在美國IIHS裏成績優異,他們説中國版會差別對待。

 

輪到有中保研,豐田多款車型成績優秀,反而美系和德系時不時翻車,這羣人又説日系車玩應試,實際撞起來會不堪一擊。

 

不過日系車被人這麼説,自身也有一定原因。早期日系車對NVH沒太多追求,隔音不如同期美系和德系車,底盤濾振也是不修邊幅。

近代大致可以參考GK5飛度,這種車難免讓人主觀上覺得單薄,沒安全感。例如行駛時底盤噪音大,容易讓人聯想到底盤用的鋼很薄……

 

還有人喜歡通過按壓車門判斷鋼板厚度,這個太傻太天真了。部分車會在車門板後,填充膠墊之類,用於吸收車門鋼板的振動。

 

由於鋼板後多了膠墊填充,鋼板就難以手指按下去,於是被部分人誤讀成鋼板厚。日系車過去特別喜歡省這類止振材料,容易被人誤會車門薄如紙皮……

 

不過去到近年,日系車開始追求底盤質感,尤其是豐田TNGA化後的車型,底盤質感一躍去到同級前列。本田也有進步,思域、冠道、皓影等車型的底盤質感,已經不會輸給同價位的德系車。

 

除了不安全之外,很多人對日系車另一個印象就是省油,這個在過去確實有道理。如今美系和德系對油耗都重視起來,燃油車之間的油耗差距變得很小,日系省油優勢已經不像以往突出。

 

如今部分日系車在同級,甚至油耗偏高。例如豐田的2.0T車型,不管橫置縱置都如此,漢蘭達、雷克薩斯IS長期油耗普遍破10L/100km,出乎很多人的預料。

 

當然啦,兩田的混動車型依舊個開掛般的存在。

 

怪談三:德系車用料足

 

還是那句,這些都市傳説的出現,背後都有一定客觀原因。早期德國車確實用料過猛,例如剛進中國的四眼燈大眾Polo。

作為A0級小車,竟然有發動機液壓桿、車門三段式鉸鏈。杯座彈出也是讓人賞心悦目,機械感十足。那時大眾車升窗器拆出來,構造也是比日系車複雜。

 

用料過猛無疑有代價,就是當年大眾車售價非常貴。去到現在,大眾內部構造跟日系車已沒有太多差別。當然啦,價格也比當年親民很多。

包括去到BBA,也難見當年那些很冗餘的機械設計。記得老寶馬5系雨刷有兩段,去到邊緣能伸長一截,讓玻璃邊角位也能擦到,讓人想到變態二字。

 

日漸趨同,個性丟失

説在最後,過去汽車身上的國家性格非常明顯,現在變得越來越趨同。畢竟我們經歷了一輪全球化,各廠商不再侷限於討好自家市場,而是生產越來越多的全球車型,希望以一款車通吃全球。

 

當大家都想做全球車,意味大家都拿着相同的問卷,交出答案自然就八九不離十了。

對我們內容感興趣,記得點擊上方“關注”按鈕噢!

愛車/選車/買車/用車 給你最想要的乾貨。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