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雲播雨,是他與自然的雙向奔赴

中新網北京9月28日電(韋香惠)“雲!雲!雲!”高揚不停在心裏祈禱。他是中國氣象局人工影響天氣中心一名高級工程師,常被認為是能夠穿雲播雨的人。今年夏天,全國多地發生高温乾旱,高揚為此完成了一場人與自然的雙向奔赴。

穿雲播雨,是他與自然的雙向奔赴

圖為高揚在工作中 受訪者供圖

久旱盼甘霖,要等一朵雨做的雲

41天——這是今年中央氣象台連續發佈高温預警的總天數。從7月21日開始至8月30日,高温熱浪天氣席捲中國長江流域,對當地百姓生活生產造成嚴重影響。

8月13日,高揚接到任務,前往湖北襄陽執行人工增雨作業,8月19日又趕赴重慶,直到9月3日。

人影作業需要找到雲中温度適合且過冷水條件較為充沛的部位開展。“我心裏也很着急,哪怕看到一朵雲,也想飛過去。”高揚説,當時的他就像一名急尋獵物的獵人,通過搭載的探測設備,尋找雲中適合的位置和時機。

8月29日,在重慶工作時,抵達目標區域後,飛機異常顛簸,但這也表明作業條件十分適合。

“當時真就像一個開心的孩子。”高揚適時將所得信息通過空地通信系統告知地面指揮中心,並將新的作業方案通報機長,確保能以最為科學的路線開展作業。

2個小時後,任務順利完成,他終於鬆了一口氣。

然而,長時間在顛簸條件下不停地走動與通話,高揚的胃裏已是翻江倒海。“結束後就癱倒在飛機座椅上,手捧着塑料袋狂吐不止,身上不停出冷汗。”但他説,心裏很温暖,“我知道,人工增雨與民生息息相關。”

穿雲播雨,是他與自然的雙向奔赴

圖為高揚在湖北襄陽執行人工增雨作業 受訪者供圖

常年奔波,哪裏有需要就去哪裏

高揚的工作是人影飛機保障。除了要在機場和試驗室裏維護和標定各類機載設備,還要經常在外執行各類應急保障以及重大科學試驗的飛行任務。

“應急保障工作就是説走就走,不管你在哪裏,前方情況如何,只要一聲令下,就要第一時間趕到現場。”

今年南方增雨抗旱保障工作前,高揚的妻子剛做完手術,急需他在家安撫照顧。但接到指令後,高揚便安頓好大病初癒的妻子和兩個懵懂的女兒,收拾好維護設備和工具,當天帶領團隊奔赴飛機外場。

2020年9月至2022年3月,高揚根據組織安排赴新疆生產兵團開展為期一年半的援疆工作。

期間,他結合兵團實際編制了《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人工影響天氣“十四五”發展規劃》,組織相關部門在新疆呼圖壁上游地區,聯合新疆自治區人影部門,開展人工影響天氣作業數十次,減輕了呼圖壁受災地區降水影響,緩解了救災壓力。

“援疆帶給我的是一次蜕變,讓我變得更加堅強,在後面的工作當中,將繼續發揚兵團精神,為人影工作添磚加瓦。”

穿雲播雨,是他與自然的雙向奔赴

圖為高揚援疆期間 受訪者供圖

逐夢藍天,年少的理想矢志不渝

人影工作多在野外進行,辛苦在所難免。

“碰到應急活動保障,需要實時關注天氣變化,研討編寫作業方案,同時,還需要與空管部門保持聯繫,確保作業區域空域的正常使用,如果天氣形勢複雜,白天黑夜連軸轉是經常的,有時候兩三天也合不了眼。”高揚説。

高揚回憶,有一次在高原地區執行保障任務,不小心把頭磕破了,但由於時間緊張,擔心錯過最佳作業時機,只是稍微包紮止血後就繼續上機工作。

“很多設備比較高,做維護需要上梯子。雖然會有各類保護裝備和措施,但還是出現過摔傷的情況。”他説。

從2011年碩士畢業至今,高揚從事人工影響天氣工作已有10餘年。致力於機載大氣探測數據處理平台的建立,以及雲降水物理和人工影響天氣的科學研究。參與2個科技部重大研發專項,10餘項國家級和省部級的科研項目。

他介紹,自己從小就對藍天和大自然充滿嚮往。

“男生嘛,能上藍天翱翔本身就是值得驕傲的事情。飛機攜帶各種高精尖設備,幫助我們揭開自然的奧秘,開展一些科學工作,對我來説是一件特別有意義的事情。”高揚説道。(完)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477 字。

轉載請註明: 穿雲播雨,是他與自然的雙向奔赴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