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的發生是偶然的,羣體的挺身而出卻是城市文明、城市精神長期涵養下的自然結果。
昨日,成都。一輛貨車撞上路邊監控電線杆起火後,經過的車輛紛紛停到路邊,大約十多名“無名英雄”挺身而出,找來滅火器滅火,併成功解救被困司機。
“看得我熱淚盈眶”“看着好感動”“沒有旁觀沒有冷漠”,視頻在網絡上發佈後,網友們不吝為“無名英雄”們點贊。越是在危急時刻,越能檢驗出個體的品格。能夠不顧個人安危救人於危難,這些平凡的英雄絕不平凡。
事故的發生是偶然的,但羣體的挺身而出並不偶然,從某種程度説,它是一座城市的城市文明、城市精神長期涵養的自然結果。城市需要高樓大廈和車水馬龍,更需要廣大市民相親相愛、互幫互助。當我們都願意為需要幫助的人伸出援手,一座城市的生活自然會變得更美好。
就在上月,成都聾啞外賣小哥唐箐救下因一氧化碳中毒而暈倒的母女,被央媒頻頻點贊。當時有作者梳理人民日報和新華社微信公眾號,半年內與成都有關的善行善舉就有10餘次。“成都文明故事”為何令人動容?其實每個善舉都給了我們答案。
去年,中央文明委決定,先行開展全國文明典範城市創建試點工作,成都正是試點城市之一。從“文明”到“典範”,體現出從“管”到“治”的更高水平、更高層次,更突出人的尺度,強調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協調發展。
這個要求並不抽象。事故發生時,那些可敬可佩的身影就是文明典範的最生動註腳。“典範”的意思就是榜樣,就是無處不在的感召力。“我算去得晚的,只是舉手之勞,大家都是些無名英雄,我為他們點贊。”一位出手相助的成都市民樸實無華的話語裏,就充分詮釋了這樣的感召力。
當下,成都正在創建全國文明典範城市,明確要實施文明素養培塑行動,建設精神文明高水平發展的首善之城。這裏面的諸多關鍵詞,如“創城”與“育人”結合,發揮先進榜樣引領示範等,與三環路上的這羣無名英雄的救人故事,如同理念與現實的呼應。文明典範城市的創建,尤需在這樣的善舉中涵養、沉澱。
硬實力讓城市強大,軟實力讓城市偉大。一座城市的文明建設,“人”始終是重中之重。也許那些“無名英雄”在生活中都是默默無聞的普通人,但他們已經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證明,這是一座有愛的城市,是一座文明的城市。
紅星新聞特約評論員 餘曉
編輯 尹曙光
紅星評論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