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一把,幫老人登上數字時代的“電梯”

扶一把,幫老人登上數字時代的“電梯”
公共場所的電梯一般都有這樣的安全提示:行動不便的老人須由家屬陪同監護乘梯,以免發生危險。相對於不少老人來説,電梯運行速度太快,容易站不穩,有的老人自己根本站不上去。數字時代,幾乎所有的生活服務都轉向了屏幕、按鍵和操作系統,從面對面的交流、實打實的接觸,轉化為對話框、輸入法,變得“看不見摸不着”,對於老年人羣體而言,這種變化就像高速運行的電梯一樣,令人“望洋興嘆”。 

一些老人選擇了功能簡單的“老人機”,某種程度上,這是對融入數字時代的放棄——很無奈。但是,數字經濟對現實生活的滲透與融合已經越來越徹底,不是想躲就能躲得了的。更多老人擁有了智能手機,但如何用起來,又是一道巨大的“數字鴻溝”。儘管手機上並無“請家屬幫助老人學會使用”的提示,這其實是“家屬”分內之責。全國老齡辦等組織2012年發佈的新版“24孝”中,就有一條是“教父母上網”,如今,這一新孝行早該成為子女們不言而喻的默契。 

“不是我不明白,這世界變化快”,進入數字時代以後,這世界變化得更快了,就像摩天大樓以風馳電掣的速度拔地而起,如果不借助“電梯”不斷攀升,很難跟上時代的脈搏,看清周圍的風景。誰來攙扶老人登上數字時代的“電梯”呢?學會使用智能手機和一些常用APP,其實就可以算“入門”了,在這方面,不少老人們真的需要幫助,而且因為基礎相對薄弱,加上記性差、學得慢,需要“攙扶者”更多一些耐心。當然,除此之外還得有必要的安全提醒,不斷更新、時常跟進。所以,“攙扶者”除了扶老人登上數字時代的“電梯”,還需要對老人的狀態時時關注,給予陪伴。 

在當前社會條件下,如果一位老人家有兒女,卻無法像其他人一樣享受到數字時代的便利,在流動的數字影像與聲浪中宛如困獸、愈發孤獨,説明子女沒有盡到孝老愛親的義務,教會老人上網、用手機、跨過數字生活的門檻。當然,不是説養老孝老就光指望兒女,政府、社會不妨從公益、市場等角度出發,為有需要的老人提供“點單式”服務,扮演好攙扶老人登上“電梯”的“家屬”角色。實際上,不少城市社區已經推出了相關服務項目。 

除此之外,必須考慮到總有一些老人沒能登上數字時代的“電梯”,只能選擇傳統的路徑“爬樓梯”,他們在消費支付時只會用現金,在看病掛號時只會在窗口排隊。對於這些老人,文明社會有義務提供“託底”服務,人性化的單位還會預先考慮到老人的實際困難,推出有針對性的服務。從公民權利的角度來説,數字時代的“摩天大樓”再高,也不該拒絕老人上樓的要求;而從社會運行成本的角度來説,扶老人上樓,“乘電梯”當然還是比“爬樓梯”高效得多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055 字。

轉載請註明: 扶一把,幫老人登上數字時代的“電梯”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