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彩臨港人
神色凝重,行色匆匆,不時抬腕看時間……自從參與臨港首條中運量T1示範線運行準備工作後,朱志強就總是有着很強的緊迫感。“7月1日就要正式運行了,時間不抓緊不行。”他説。
朱志強已經是一名老“公交人”了。在2020年9月加入臨港公共交通有限公司前,他在上海南匯公共交通有限公司機務部工作,有着17年的機務工作經驗。
加入臨港交通後,他的主要工作就是負責T1線的調試統籌。“原來的工作跟現在的差別很大,臨港的中運量車輛是一種全新的列車,以前的知識經驗只是部分有用,大量的還要學習。”朱志強説。
臨港中運量T1示範線,是採用國內第一條3節編組數字軌道膠輪(DRT)電車的線路。與傳統有軌電車不同,DRT電車沒有鋼軌和常見的“小辮子”,而是利用埋在地下的無源磁釘,形成數字化軌道,實現列車自動導向和精確控制。
從列車在上海電氣廠內的調試到現在的正線調試,朱志強一直在參與。他記得,在第一列車輛交付之前,生產廠家中車南京浦鎮車輛廠和作為業主的臨港公交有過一次比較深入的溝通會,這次會上雙方圍繞車輛的技術規格書進行了商討。就是通過技術規格書,朱志強開始深入瞭解了T1的車輛。
“列車的調試工作實際上是一項極其複雜的工作,特別是我們這列全球首創的採用磁釘軌道導向技術的列車,調試工作除了正常的列車性能調試外,還前所未有的涉及到列車與路面中運量專用車道鋪設的磁釘之間的調試。”朱志強説。
他介紹,車輛調試中的轉向控制比較複雜。因為車輛車身較長,安裝了16個車輪,而且每一車輪都具備轉向功能,目的是為了縮小轉彎半徑。而如果轉彎半徑太大的話,就不能適應現有的道路。
對於如此繁雜的調試工作,朱志強和調試團隊這半年多來幾乎廢寢忘食地投入。他們早已沒了正常上下班的時間,車輛白天試運行,對於問題的分析總結只能放在晚上。
“到晚上八九點鐘是常態,供應商派駐現場的調試人員在最初的時候還經常通宵。”朱志強説。就在記者採訪的當天,一列新到的慶祝建黨100週年的主題車準備開始第一次上路跑測試,朱志強定的時間是晚上九十點鐘。為什麼要這麼晚?他解釋,白天車輛要按排班時刻表正常試運行,路線繁忙無法做測試,只能晚上加班跑了。
今年年初,天氣格外的冷,尤其是在幾次寒潮來臨時。對於這樣的寒潮,朱志強的反應是:可以利用寒潮對列車做一些針對性的數據採集,比如列車運行中耗電數據、充電速度數據、靜態使用空調耗電數據等,為列車今後正式營運場景做好數據支撐,“是一次非常有意義的數據採集工作”。
但因為寒潮帶來的低温,T1線8.2公里的測試道路有一段結冰。為此,朱志強和他的團隊開始了每天凌晨5點的撒鹽化冰工作。“雖然凍得瑟瑟發抖,但想到我們從事的是一項如此有意義的工作,內心的激情就可以抵消掉寒冷的天氣了。”朱志強笑言。
帶着團隊在T1線上駐守調試4個月的中車南京浦鎮車輛廠售後經理劉力,跟朱志強已經成了熟悉的合作伙伴。“這幾個月我們基本都沒有休息,作為業主方的朱經理也十分負責,有需要現場協調的問題不管多晚都會跟大家一樣堅守在現場,需要解決的事情他也都會盡全力高效解決。”劉力説。
對於如今的忙碌,朱志強坦言自己來的時候就做好了心理準備,“新的項目肯定很忙。”那是不是7月1日T1正式運行後就可以歇一歇了?朱志強説依然不能。因為,到時他們還要圍繞車輛運行中的維修保養,以及軟件上的繼續優化完善調試做工作,而這些也都要放到晚上運營結束之後。
全身心投入到T1線的調試中,對家人難免就少了陪伴。朱志強坦言,尤其是最近一段時間對上初二的女兒更加無暇顧及。不過他笑稱,自己和妻子對孩子一向都比較“佛系”,“孩子讀書靠自覺,對於還處在關鍵調試階段的T1線,我自然要投入更多一些精力了。”
欄目主編 許素菲
攝影 趙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