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田中國“加速”,本田中國“失速”幕後原因揭秘

今年1-8月,本田在華累計銷量為89.73萬輛,同比下降9%。

同樣1-8月,豐田在華累計銷量為108.31萬輛,同比增長4.3%,是今年為數不多實現銷量正增長的品牌之一。

伴隨着日系的強勁增長,豐田表現一騎絕塵。曾幾何時,本田在華銷量高於豐田,如今差距越來越大。

2016-2017年,因新一代產品攻勢強勢開啓,本田在華銷量反超豐田,成為了日系車企的領頭羊。

豐田中國“加速”,本田中國“失速”幕後原因揭秘

中國車市從2018年開始進入下行階段,所有車企都面臨前所未有的巨大競爭壓力。

隨着TNGA新產品的集中導入,從2018年至今,豐田在華銷量反超本田。

2018年,本田在華累計銷量為143.23萬輛,豐田在華累計銷量為147萬輛;

2019年,本田在華累計銷量為155.4萬輛,豐田在華累計銷量為162萬輛;

自豐田完成對本田的銷量反超後,領先優勢逐年擴大。

如果放在大環境下做橫向比較,本田品牌的市場表現仍可圈可點,但主要是基於廣汽本田和東風本田兩家合資企業的拼搏和努力。

仔細分析豐田中國與本田中國的銷量差距越來越大的原因,會發現兩個品牌在華的企業管理架構大有不同,也正是這風格迥異的架構方式導致了銷量層面的結果。

品牌危機面前失聲 ?品牌形象受損嚴重

相信很多人都記得去年年初本田1.5T發動機的機油增多事件。

這場持續時間長達半年之久的風波,波及面甚廣,導致本田引以為傲的發動機技術在消費者心目中產生了裂痕。

在整件事中,我們看不到本田中國的作為痕跡。

作為本田在中國的品牌全權代表,本田中國本應在危機初現時,及時進行危機公關,向公眾解釋事件緣由及解決方案,而非任由事情持續發酵,甚至殃及廣汽本田搭載同款發動機車型的銷量。

本田中國的失聲讓事態進一步嚴重化,最後只能是東風本田官方出面對事件做出瞭解釋和澄清,並付出了CR-V停產兩個月的慘痛代價,致使整體銷量嚴重受損。

豐田中國“加速”,本田中國“失速”幕後原因揭秘

無獨有偶,在早些時候的廣汽雅閣“失速”門事件中,本田中國同樣扮演了“透明人”,而合資車企只能積極自救。

反觀豐田,在此前豐田發動機出現機油乳化現象後,豐田中國迅速響應,選擇在今年3月15日這一具有特殊意義的節點發聲,並做出澄清。

無論最終事態如何發展,至少豐田中國清楚自己的角色和職責所在,即為兩家合資車企遮風擋雨,有效化解壓力。

豐田中國“加速”,本田中國“失速”幕後原因揭秘

危機面前,本田中國的失聲和不作為致使合作伙伴承受了不可以不承受的壓力;反之,危機發生時,豐田中國始終衝在第一線,幫助合作伙伴及時解決困難。

兩相比較,兩家企業的危機公關能力高下立判。

技術品牌打造不力,本田中國營銷能力短板顯現

豐田在華銷量反超本田的契機是TNGA新產品的全面導入。但這並不足已成為根本原因。

豐田和本田兩個品牌的產品本就不相伯仲,無論是技術還是產品,本田均有可以有效對標對手的底氣。

豐田雙擎VS鋭?混動、豐田智行VS Honda SENSING、凱美瑞VS雅閣、RAV4榮放VS CR-V……

但TNGA VS?

豐田中國“加速”,本田中國“失速”幕後原因揭秘

面對豐田將所有細分領域技術整合在一起的TNGA架構,本田缺少了可與之對標的概念。

這足以令終端市場產生連鎖反應。

許多消費者雖然並不清楚TNGA的技術理念,但言簡意賅的四個字母囊括了豐田全部的技術精華。在豐田中國主導,帶動兩家合資車企開啓的強大傳播攻勢下,TNGA令消費者有效感知,且印象深刻。

反觀本田,雖然這家以技術立身、並創造了許多技術傳奇的車企,從來不缺乏核心技術,但缺乏將這些技術整體打包的概念。

豐田中國“加速”,本田中國“失速”幕後原因揭秘

本田極少宣傳其通用造車平台,正是因為這一營銷缺失,讓消費者難以記住I-MMD鋭?混動、Honda SENSING、Honda CONNECT這些陌生而複雜的詞彙,自然也就難以領會詞彙後面的涵義。

打開本田中國的官方微信和微博賬號,畫風是這樣的:

摩托車、飛機、F1、飛機、F1、摩托車……

豐田中國“加速”,本田中國“失速”幕後原因揭秘

再來看豐田中國,其官方公眾號不僅有“豐田舊時光”的分享,更有兩家合資車企舉辦活動的介紹,以及繼續強調TNGA。而豐田中國的微博,更像是一座豐田博物館,全景展現了這家世界級汽車巨頭的方方面面。

本田中國的營銷陣營和思路均未能最大程度為合資夥伴賦能。反之,豐田中國則與合資車企緊密連接,更有效推廣了豐田的技術成就和品牌調性。

粗放式管理策略,致兩合資夥伴成直接競爭對手

客觀來看,正是因為廣汽本田和東風本田多年來在營銷、渠道等領域的精耕細作,讓它們各自擁有了強勁競爭力,也助推本田在華年銷量突破了150萬輛大關。

但豐田明顯後勁十足,而本田或已進入瓶頸期。

今年1-8月,一汽豐田和廣汽豐田分列廠商銷量排名的第7和第8位,而廣汽本田和東風本田則分列第9和第10位。

豐田中國“加速”,本田中國“失速”幕後原因揭秘

大家處於同一環境下的同一起跑線,但成績高下已分。這與品牌(中國)投資公司能否有效統籌兩家合資公司息息相關。

一般來説,合資公司的產品引入策略都是外方制訂的。這就要考驗品牌方針對兩家合資公司的產品導入決策能力。

雖然現在很多品牌都在奉行雙車戰略,但本着儘量避免內部競爭,一致對外的原則,品牌方仍要花大力氣在產品細節和營銷上,針對兩家合資車企做出有效區隔。

豐田中國深諳此道,從推行雙車戰略開始,便針對一汽豐田和廣汽豐田分別做出了規劃。

且不説很好區分的亞洲龍和凱美瑞,對於RAV4榮放和威蘭達,豐田中國也主動以越野和都市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為兩款產品定調,面向多元化市場需求。

但本田這邊就顯的粗放了許多,給兩個合資夥伴投放的產品同質化比較嚴重:在雅閣強大的號召力下,英詩派始終被壓的抬不起頭;冠道和UR-V始終未能撬動漢蘭達霸主地位,而只能內部競爭;而近日東本版“飛度”亮相,相信也讓廣汽本田如鯁在喉。

豐田中國“加速”,本田中國“失速”幕後原因揭秘

營銷的載體是產品,兩款同核心產品的差異程度會決定營銷的施展餘地。

但本田兩家合資車企的產品除了一些外觀改動外,產品調性和本質區分不明顯,這樣的產品定位極大限制了東風本田和廣汽本田營銷的發揮空間。也在客觀上,將消費者主動引導至內部競爭狀態,讓本該成為兄弟企業、互補對象的兩家合資公司,成為了直接競爭對手,更不用提實現1+1>2的效果了。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493 字。

轉載請註明: 豐田中國“加速”,本田中國“失速”幕後原因揭秘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