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濰坊濱海,發出了新時代濱海更大力度招商引資的宣揚。萊州灣畔,渤海之濱,這顆璀璨明珠灼灼其華,向全國各地賓客發出合作共贏、共同發展的誠摯邀約。
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
世紀的風裹挾着渤海的浪,一波波拍打撞擊着濱海的礁岸。年初召開的大會上,濰坊市委、市政府作出“向北發展、擁抱海洋”的決策部署,濱海迎來了新一輪發展浪潮。
作為“市區一體的主力軍、改革發展的主陣地、海洋經濟的主戰場”,濱海在全市海洋強國、海洋強省戰略部署中聞令而動、逐夢深藍,在融通全球的遼遠中不斷先行先試。
濱海人的思維在擴散、觀念在更新、行動在提速、效率在提高、服務在提升,商品、資金、技術、人員的流通如潮水般湧入這片熱土。
一台台鋼鐵橋吊伸向藍天浩海,集裝箱航線通達全球,2020年,濰坊港完成吞吐量5400萬噸,描繪着大航海時代的下的現代億噸大港。
一個個項目紛至沓來。這裏擁有省市重點項目30個、總投資735億元,居全市第一。46個新簽約項目、總投資805億元,已成為全市項目建設的主戰場。
聚焦財富的目光一次次投向這塊投資的“高地”。濱海區擁有本土上市企業3家、市值243億元,還有4家上市企業的研發製造基地在濱海。4家企業在山東省證監局輔導,數量居全市第一。
一個個第一、一個個“率先”、一個個“濱海速度”、一次次創新探索,這座城走出一條高質量的發展道路,新技術、新成果加速轉化,新模式、新業態不斷湧現。
投資興業的桃花源地
濱海的美,美在蓬勃產業。這座城,乘“主戰場”之勢,秉持打好“港口牌”、“職教牌”、“交通牌”和“生態牌”,主攻海洋科技產業、“海陸空”高端裝備製造兩大主業,聚焦海洋化工、高端石化、精細醫藥、海工裝備4大優勢集羣,全力衝刺千億級。
濱海的美,美在經濟建設。這座城,充分發揮國家科技興貿創新基地、國家生態工業示範園區、國家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試驗區、國家園區循環化改造示範試點園區、國家產城融合示範區和山東省產才融合發展示範園區等特殊經濟功能區多區疊加優勢,瞄準產業鏈、供應鏈和價值鏈,投身全球產業分工,打造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新標杆。
濱海的美,美在營商環境。這座城,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推進“一次辦好”,推行“一窗受理”“一網通辦”“並聯審批”“容缺審批”,形成一套減環節、壓時限、降成本的機制,服務企業專員制度的實施讓管理者變服務者,量足味美的政策“硬菜”和熱情貼心的服務,贏得越來越多企業家們的好評。
濱海的美,美在生態自然。這座城,堅持生態優先,依託河海交匯優勢,南北縱向,全線治理,實現水暢其流;東西橫向,開河引水、聚水成湖,實現九河串聯;河海湖灣聯動,建設現代水網城市、海綿城市,一座本地人驕傲自豪、外地人羨慕嚮往的現代海洋城已經初露風姿。
這份美,得益於這座海濱城市領開放風氣之先、立改革波瀾潮頭的膽識勇氣和果決;這份美,又反哺於城市,成為濱海迎接八面來客的底氣、優勢與引力。
擲地有聲的行動宣言
全力打造一流營商環境、傾情傾力為企業在濱海發展提供最優質、最高效服務——濱海發出了新時期更高水平招商引資的行動宣言和動員令。
從熱火朝天的建築工地,到一個個現代工業園區;從全國首批混合制應用型本科大學的打造到一個個服務窗口的暖心周到,這座城市的幹部羣眾,昂揚着一股幹事創業精氣神、激發出一股“比學趕超”的發展幹勁。
講效率、講質量、講服務,比創新、比干勁、比成效,舒堵點、紓痛點、解難點。服務企業專員制度在濱海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近400名素質高、能力強的服務專員奔赴一線,對全區384個“四上”企業和100個重點項目進行一對一“保姆式”服務。
同時,濱海對人才、總部經濟、工業、文旅、教育科研、金融、外資等產業項目,量身定製扶持政策,對重大項目實行“一事一議”,實施了國際頂尖人才集聚、國家級領軍人才集聚、省級領軍人才集聚、市級領軍人才集聚、濱海產業領軍人才培養、高學歷人才集聚“六大工程”。目前,全區各級研發平台203家,引育“兩院”院士、國家級重點人才、泰山鳶都產業領軍人才等市級以上高層次人才270餘人。
11月濱海,空氣中充盈着來自渤海冷濕氣流帶來的冷冽。創全國一流營商環境的氛圍,在這座城市愈加濃厚。一股力量在空前凝聚,一種精神在空前昂揚,可以期待,這座城市將爆發更加強大的磁吸能量,羣賢畢至,高朋滿座,在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奔跑逐夢。濰坊濱海,正長歌浩嘆,未來可期!
記者:趙寧 劉繼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