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電有水,更多人過上了好日子”

“有電有水,更多人過上了好日子”

老撾南立1—2水電站俯瞰圖。   老撾南立電站有限責任公司供圖

夜幕降臨,老撾首都萬象街頭亮起璀璨燈光,湄公河畔的夜市是這座城市最熱鬧的地方之一。“以前老撾電力緊缺,萬象也經常停電。後來,南立1—2水電站建成運營,將電力輸送至以萬象為中心的中部電網,為該地區提供了充足的電能。”老撾南立電站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王治烘説。

不久前,為表彰對老撾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貢獻,老撾政府授予南立1—2水電站國家級“勞動獎章”。老撾能源礦產部部長坎馬尼表示,南立1—2水電站實實在在造福了當地民眾,希望水電站為提高當地民眾生活水平、促進老撾電力及工業化發展繼續貢獻力量。

輸出穩定電力

保障下游安瀾

南立1—2水電站由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有限公司下屬中國水利電力對外有限公司承建,地點位於萬象西北約145公里的南立河上。作為中老兩國在水電領域合作開展的首個BOOT(建設—運營—擁有—移交)項目,該電站總裝機100兆瓦。從2007年9月開工到2010年8月正式投入商業運營,僅用了不到3年時間。目前,南立1—2水電站發電量佔老撾中部電網總裝機容量近1/3,電站運行平穩,累計發電超過50億千瓦時,顯著改善了當地電力短缺問題。

水電站在發電的同時,還依靠其超過14億立方米的庫存容量,對河水實施動態調節,有效解決了當地的防洪問題。為保障下游村莊汛期安全,老撾南立電站有限責任公司與當地政府建立“政府+企業”聯合防洪機制,編制水庫調度規程,將防洪能力由五年一遇提升到二十年一遇,確保下游安瀾。

“以前雨季到來時,河岸兩側的稻田與岸邊的漁船經常受到洪水衝擊,河邊的樁房不得不經常修護,人們的正常生活難以保障。”電站附近那先村村民延恩説,“自從建了水電站,我們不再害怕洪水,莊稼也有了穩定的灌溉水源,改變了以前乾旱季節灌溉難的狀況。”

履行社會責任

改善當地民生

以前南立河附近的村莊都是土路,“車開過,塵土飛揚。雨季道路泥濘,汽車不易通行。”南立村村民巴迪説,為方便當地民眾出行,南立電站項目幫助修建了15公里長的水泥路,還在南立河上架起了一座上百米的橋樑。“路修好了,不僅便利了交通,村子也熱鬧起來。許多村民在路邊建起了小木屋,開起小賣部,增加了經濟收入。”

南立電站項目積極融入當地社會,高度重視履行社會責任。電站項目深入所在社區,修建南立橋、瀝青混凝土公路、飲水系統等基礎設施,改善當地生活環境,與此同時,每年定期開展植樹增綠、水質檢測等活動。

“水電站投運前,電力短缺、電價高昂,導致村民用不上電也用不起電。有了電站,電價低了,大家心裏都很高興。”那先村村長頌賽表示,為保障當地民眾生活用水安全,電站啓動引水工程並對水質監測,大大改善了附近村莊的用水情況。“有電有水,更多人過上了好日子。”

電站積極為當地援建校舍,改善教學條件。援建的帕貢學校歷經10餘年維護和擴建,教學規模不斷擴大。“我們學校的基礎設施得到了很好改善,這裏已經成為附近最好的學校。”帕貢中學校長穆康説。

傳授知識技能

惠及行業發展

老撾水電資源充沛,全國200公里以上的河流20餘條,水能藴藏量豐富。建設“東南亞蓄電池”、實現“水電富國”是老撾的國家經濟發展戰略。“老撾本着環境友好、持續發展的方針,依託水力資源豐富的優勢,正在大力發展水力發電。”坎馬尼表示,中企投資建設的南立1—2水電站等項目,推動了老撾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提升了老撾電力行業自主發展水平。

南立1—2水電站通過“屬地化”經營帶動當地就業,還以“傳幫帶”的方式向老方員工傳授技能,為當地培養了大批技術工人和管理人員。目前,除幾名中方技術骨幹,電站員工均由當地技術工人組成,本地員工佔比超過80%。

水電站老撾員工孟裏從老撾大學電力專業畢業後進入水電站工作,如今已學有所成。他説:“中國師傅既傳授理論知識,也毫無保留地把實際操作的經驗和方法教給我們。水電行業是老撾的重要行業,我們學好技術,可以為老撾電力事業發展貢獻更多力量。”

中國水利電力對外有限公司老撾分公司總經理劉立民表示,水電站將繼續加強當地人員培訓和人才培養,把更多成熟先進的中國技術、標準和管理理念帶到老撾,惠及當地電力行業和經濟社會發展。

(本報曼谷2月20日電)

作者:本報駐泰國記者 孫廣勇

來源:人民日報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749 字。

轉載請註明: “有電有水,更多人過上了好日子”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