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鐵1號線建設被移走的673棵法桐、國槐已陸續“回家”

因地鐵1號線建設被移走的673棵法桐、國槐已陸續“回家”

法桐“回家”了!洛報融媒記者17日從洛陽市城市管理局獲悉,今年10月底洛陽啓動“大樹回家”工作,陸續把為地鐵建設“讓路”的法桐、國槐等移栽回地鐵1號線沿線。截至目前,地鐵1號線沿線具備栽植條件的地方已應栽盡栽,移栽法桐631棵、國槐42棵,共計673棵。

17日,洛報融媒記者在中州路與定鼎路交叉口看到,數十棵樹莖粗大的法桐已被栽至道路南側。每棵法桐上都綁着保濕帶,裹上了塑料薄膜,還用鋼架進行四角支撐固定。不僅中州路的法桐已經“回家”了,目前地鐵1號線15個站點的法桐和國槐都陸續返回“故土”,包括王城公園站、長安路站、上海市場站、麗景門站、七里河站、啓明南路站等。

地鐵1號線沿線的法桐、國槐等大樹樹齡較長、樹木高大、根莖粗大,大規模地進行移栽,難度自然不小,從起挖、運輸、移栽等,每一項工作都需要精心安排。

因地鐵1號線建設被移走的673棵法桐、國槐已陸續“回家”

洛陽市綠化管理中心相關工作人員介紹,綠化工人首先要從凌波橋苗圃基地裏挑選長勢良好、胸徑適宜的樹木進行起挖。起挖時要留意根系,根據樹木大小不同,根系土球一般是樹木胸徑的5至6倍或者7至於8倍大。

運輸時,有些法桐高約4、5米,土球碩大,一輛運輸車只能裝下2、3棵法桐,極大地增加了運輸工作量。工人們還要在運輸車上要墊上軟墊,防止碰傷。

如果説以上都是些小問題,栽植才是真正的考驗。由於地鐵施工、城市建設等多種因素影響,綠化工人將預留的樹穴開挖之後,發現裏面情況極其複雜。開挖後,有的樹穴土層下是老路基、地基、混凝土等,不適宜種植;有的土層下管線密佈,樹根生長空間有限……針對不同情況,洛陽市綠化管理中心採取多種措施積極應對。

對樹穴裏面有混凝土、老路基等硬質隔離的,能破除的儘量破除,保證根系有足夠的生長空間;對樹穴周邊有管線的,經和相關部門商議後,適當降低栽種規格,合理避讓管線。

因地鐵1號線建設被移走的673棵法桐、國槐已陸續“回家”

栽種完畢後,工人還要給樹木打鋼架支撐、纏保濕帶、扶正苗木、為樹穴覆土、澆足定根水等,以提高移栽的成活率。“栽種後,我們還要進一步對法桐進行修剪,包括再次疏枝、適當短截、重點摘葉等,優化樹形,減少蒸發量。”洛陽市綠化管理中心工作人員介紹。

有部分市民對法桐“回家”表示不解;每年夏初,法桐灑落的“毛毛雨”給市民帶來許多不便,為何此次還要進行移栽?

洛陽市綠化管理中心負責人介紹,法桐學名懸鈴木,樹形雄偉,枝葉茂密,是世界著名的優良庭蔭樹和行道樹,有“行道樹之王”之稱。法桐是我市的主要行道樹,它生長迅速,壽命長,具有極強的抗煙、抗塵能力,對城市環境的適應能力極強,同時具有病蟲害少,樹形美觀,遮陰效果好等特點。

“同其他樹種相比,法桐樹冠直徑能達到15、16米甚至20米,葉幕面積大,遮陽、綠化效果比其他樹種要強很多。”該負責人表示,同法桐灑落“毛毛雨”的缺點相比,法桐作為行道樹的優點更為突出。洛陽土層深厚,十分適宜法桐生長,尤其是西苑路、中州路上法桐,形成的林蔭大道堪稱洛陽一景,已融入了城市文化。不少市民對法桐情有獨鍾,此次移栽也符合市民的情感需求。

雖然“回家”步驟比較煩瑣,但洛陽市綠化管理中心工作人員對移栽的成活率充滿信心。一是此次經過移栽的樹木經過上一次移栽,已長出不少新根系、長勢良好;二是此次移栽正值秋冬季,氣温逐漸下降,蒸騰量逐漸減少,有利於樹木成活。洛陽市綠化管理中心將根據樹木長勢情況,做好日常管理和養護,同時配合地鐵施工工作安排,持續推進移栽工作。(洛報融媒記者孫小蕊 通訊員 胡惠娟 文/圖)

作者:孫小蕊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403 字。

轉載請註明: 因地鐵1號線建設被移走的673棵法桐、國槐已陸續“回家”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