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反校園欺凌的“粉紅日”:舉國參與聲勢大,流於形式引擔憂

加拿大反校園欺凌的“粉紅日”:舉國參與聲勢大,流於形式引擔憂

原標題:舉國參與聲勢大 流於形式引擔憂 反校園欺凌,加拿大有個“粉紅日”

本報駐加拿大特約記者 高 風

我大兒子在加拿大大温哥華地區上學前班的時候,某天帶回一張粉紅色的紙,上面印着“每天都是‘粉紅日’”,希望孩子在2月25日穿着粉紅色襯衣上學,如果實在沒有就儘可能佩戴粉紅色的飾物。原來這是加拿大那一年的“反欺凌日”,這一天,無論男孩女孩,都穿粉紅色的衣服。兒子在通知我們給他準備粉紅色襯衣時滿臉嚴肅地告訴我們,這可不是説節日快樂的節日,沒錯,“粉紅日”源自校園欺凌事件。

聲援穿粉紅色襯衣男孩

2007年暑假結束後的開學日,東部新斯科舍省小城貝爾維克市一所中學的九年級男生麥克內爾很興奮,他特意選擇了一件粉紅色襯衣穿上,興高采烈地往學校走去。加拿大公立中小學通常每隔一兩個學年就會把班級打亂重分,目的是“讓孩子們儘可能和不同夥伴交往”。一些新交換到班裏的男生,因為他穿這件粉紅色襯衣,視他為另類,用刻薄的語言嘲諷他、欺負他。一些高年級男生聞訊也加入校園欺凌行列,麥克內爾心理崩潰,大哭着跑出學校。平素對校園欺凌敢怒不敢言的一些同學覺得“有必要做些什麼”,他們第二天集體穿着粉紅色衣服上學,無聲地表示對受欺凌同學的支持和對校園欺凌的抗議。其中兩位即將畢業的12年級學生謝菲爾德和普萊斯還購買了50件印有反欺凌口號的T恤,免費分發給願意支持反欺凌的同學,消息傳出登時轟動了全市,這一天被人們稱之為“粉紅日”。“粉紅日”隨即驚動了時任新斯科舍省長麥克唐納,他立即推動設立省級“反欺凌日”,加拿大新斯科舍省就此成為第一個設立“粉紅日”的地區。在各省推動下,第二年設立了全國性的“反欺凌日”,從2010年起加拿大全國性的“粉紅日”改在了2月的最後一個星期三,並延續至今。

如今“反欺凌日”和它的象徵色——粉紅,已走向國際,除加拿大外,美國、法國、英國、澳大利亞、新西蘭、黎巴嫩都設立了全國性的“粉紅日”。2012年,聯合國也設立了“國際粉紅日”,其主旨和象徵色,都沿用了加拿大的概念,但日期定在每年5月4日。

政客名流也穿粉紅衣服上鏡

政治家和名流在“粉紅日”穿粉紅色上鏡,是加拿大“粉紅日”風俗的“壓軸戲”,諳熟此道的總理特魯多當然不甘人後:2021年的“粉紅日”是2月24日,他在這天和妻子、二兒一女三個孩子集體穿着粉紅色服飾拍照發送到網絡社交平台,並隨附大段煽情文字,呼籲“每個人都可以穿任何他們想穿的衣服,愛他們想愛的人,成為他們想成為的樣子——不受欺凌,不受歧視。這是我們每一天都堅信的事,不只是在粉紅襯衫日”。

在大温哥華地區,許多政府機關、辦公室職員也會在這一天約定俗成地穿上粉紅色衣服,或在手腕上佩戴一條粉紅色絲帶,以表示對“反欺凌”的支持,往年還會有人組織“粉紅日”街頭活動或其他聚集性活動。今年因為疫情,這些活動大多隻能“從簡”,為表示“我們沒有忘記這一天”,許多人特意訂購了粉紅色的口罩,在“粉紅日”戴上。

除了“粉紅日”,還能做點什麼

在加拿大, 75%—80%加拿大公立學校在讀學生稱,自己在學校遭受過欺凌。2012年自殺身亡的不列顛哥倫比亞省15歲中學生阿曼達·託德7年級時被人誘騙,在網絡攝像頭前拍了半裸照,結果被人上傳到網絡,在同學、熟人中傳得沸沸揚揚。那名“幕後黑手”更用已拍裸照要挾她拍攝更多裸照,否則就“曝光”,結果形成惡性循環,最終導致阿曼達在16歲生日前夕絕望自殺。

阿曼達事件最令人震撼的,是各種防範手段的蒼白無力:早就尋求學校、社會和家長幫助,她的父母知道她被欺凌,並積極幫助她應對;她的學校和教區也知道此事,她的轉學就是學校干預的結果;警方知道她的裸照被散佈,還專門登門通知了阿曼達一家;她的媽媽卡羅爾·託德是高貴林學區的技術輔導專家,熟悉學校、電腦和網絡,也熟知網絡各種潛在風險,卻救不了自己的女兒;阿曼達本人曾在自殺前一個多月上傳長達9分鐘的YouTube視頻,勇敢敍述自己被欺凌的故事,希望得到幫助……正如著名華裔心理學家、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列治文市議員區澤光所言,阿曼達什麼都做了,但無效。這件事給了加拿大整個社會、教育和警政系統一記響亮耳光,因為這等於説,以前的種種説法,如“遇到網絡欺凌要大聲説出來,老師、家長和專業人士會保護你們”是欺人之談——既然大家為阿曼達做的,遠比“粉紅日”多得多,卻無法挽救阿曼達的生命,僅僅在“粉紅日”這天“製造民俗”,又能對欺凌,尤其校園欺凌,起到多大抑制作用?

大兒子在住家附近的公立小學,作為新移民的孩子曾遭遇到系統性、羣體性的校園欺凌和“冷暴力”,最終不得不在他參加第一個“粉紅日”活動的翌年轉學去了私校;小兒子如今穿着哥哥穿小的粉紅色襯衫,上了哥哥離開的這所小學,卻在2021年“粉紅日”前夕,和兩位新入學的韓國女同學一起,被同班“熊孩子”施加語言暴力:“你們是亞裔,所以你們在傳播新冠疫情”。所幸,這次老師制止了“熊孩子”的言行,但作為家長我們不能不擔心,“只比蒼白濃一點”的粉紅,對抑制瀰漫的校園欺凌、暴力,究竟能有幾分療效?▲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049 字。

轉載請註明: 加拿大反校園欺凌的“粉紅日”:舉國參與聲勢大,流於形式引擔憂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