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哈佛大學研究:長大沒出息的孩子,大多有這幾個缺點,趁早改

由 甫全勝 發佈於 綜合

為人母以後,我明白了那種“愛子心無盡,歸家喜及辰”的感受,更明白那種“見面憐清瘦,呼兒問苦辛”的心境。我知道我的人生可以就如此了,但是我的孩子要有出息,並不是為了能借到孩子什麼光,只是希望他未來能因為有出息,獲得更多的選擇權利,活得也更加自由快樂。

我之前就看過一項哈佛大學的科學研究,視頻中講述了一個人沒出息的9大根源。我在這9大根源中,總結出容易在孩提時期形成,並且能伴隨孩子到成年的4個缺點,如果發現自己家孩子有,那麼趁早讓娃改掉吧!

一、習慣找藉口

美國籍教育學家布魯姆曾表示:藉口是一種不求上進的表現,會阻礙一個人的成功。而很多孩子在小時候就習慣找藉口,到了成年以後,終究是無法逃出本性難移的命運。孩子最常有的表現就是推卸責任,比如打碎了家中的盤子,自己不承認推卸給家裏的寵物。

或者是在比賽中沒有取得好的名次,於是找藉口説天氣不好、老師不公平,總之不是自己的問題。其實很多孩子之所以習慣找藉口有這幾個原因,一是因為擔心家長的責備於是將自己的錯歸於外因;二是從小生活在被包辦、溺愛的生活狀態裏導致他們缺乏責任心,所以遇到問題就會選擇逃避。

三是耳濡目染,父母沒有起到一個好榜樣。如果父母平時總是習慣找藉口,比如本來答應陪孩子去遊樂場,但是找藉口工作忙,自己不舒服都是給孩子做了一個壞的標榜。所以針對這幾個原因,孩子的錯讓孩子改,家長的錯家長改。

二、總是恐懼

恐懼是阻礙人成功的巨大絆腳石,曾經有行為主義心理學家約翰·華生做過一項非常著名的實驗,叫作小阿爾伯特恐懼實驗,約翰華生把小白鼠放在9個月大的阿爾伯特身邊,他並不感覺恐懼。於是實驗人員又在小白鼠出現的同時給孩子製造巨大的響聲,讓小男孩產生恐懼。

久而久之小男孩產生了條件反射,一看到老鼠就害怕,這種恐懼一直伴隨着阿爾伯特成長,結果6歲的他最終去了天堂。這項實驗可以説非常不人道,但同時證明了一個人充滿恐懼會寸步難行!因為恐懼一個人可能拒絕社交、拒絕新的機會、拒絕位置挑戰,怎麼可能擁有成功的人生。

三、經常猶豫不決

一個人猶豫不決説到底是沒有主見,是對自我的不認可。一個人如果對自己不認可,就很難自己為自己的人生做主,在生活工作中都非常容易成為隨波追流的角色,自然很難有出息。而孩子擁有正確的自我意識,能夠相信自己這種性格形成的關鍵期其實在3-6歲。

3-6歲在教育界被稱為性格塑造的“潮濕水泥期”,也就是説這個階段你把孩子塑造成哪種性格,日後就會像堅硬的水泥難以改變,但3-6歲是潮濕狀態的水泥最好塑造,所以説此時培養孩子成為一個擁有獨立意識、自信性格的孩子,非常重要。

四、三分鐘熱度

一個玩具頂多玩兩天就覺得膩了;看繪本坐不到10分鐘,屁股就像長了蟲子,總是動來動去;那些自己吵着要學習的特長,學兩天就不想去了,這就是三分鐘熱度的表現!一旦這種表現成為習慣,你會發現孩子做事很難專注、效率總是提不上來!

三分鐘熱度一旦成為習慣,不僅讓孩子做事學習缺乏效率,還會陷入自責和挫敗感之中,久而久之孩子開始懷疑自己。結果那些學習不好的孩子,學習的積極性越來越差,從普通學成變成學渣。如何糾正孩子的三分鐘熱度呢?

一定要從根源抓起,就是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專注力好像肌肉一樣,越練習越強大。我認為孩子3歲以後,就應該通過一些專注力的遊戲去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