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光明網
【閲讀提示】教育部:我國擁有大學文化程度的人口超過2.18億
光明網評論員:根據日前教育部舉行的新聞發佈會,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教育面貌正在發生格局性變化。 2021年,全國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達10.9年,比2012年增加1.0年。其中,受過高等教育的比例24.9%,比2012年提高10.3個百分點,全國擁有大學文化程度的人口已超過2.18億。
全國擁有大學文化程度的人口突破2億,這毫無疑問是一個巨大的跨越。此外,我國還建成了世界最大規模的高等教育體系,在學總人數超過4430萬人。高等教育的進步,是社會發展的一個縮影。同時,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快速增長,意味着國民素質的不斷提升,也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智力支撐。
在過去,我們説到中國的人口紅利,一般強調的是人口總量。而現在,隨着高等教育實現從大眾化到普及化的歷史性跨越,可以説人口素質的紅利也正在顯現。經濟轉型、產業升級等社會各方面發展,難能可貴的是人力資源,並且愈是在人口老齡化之下,這種紅利愈發重要。
更進一步看,中國高等教育的發展幾乎是與改革開放的歷程同步。從這個意義上説,高等教育的大發展,是改革開放的一項重要成果,而其帶來的社會觀念的不斷進步,也是助推改革開放持續深化的一個重要推力。當擁有大學文化程度的人口積累到今天這樣一種水平,我們如何看待“自己”,如何看待世界,都在發生着潛移默化的改變。新的社會觀念,也將深刻影響着中國未來的發展。
當然,擁有大學文化程度的人口不斷積累,高等教育規模不斷擴大,這也同時對社會各方面的發展水平、治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典型如就業。比如,今年高校畢業生人數首次突破了一千萬。確保這些畢業生實現高質量就業,是頭等大事。要知道,受教育程度越高的羣體,他們對於就業的要求也越高。而讓他們找到施展才能的舞台,實際上也是利用好人口素質紅利的最基本要求。
因此,不能再以過去的眼光來審視今天的就業需求,“把就業優先放在經濟發展更加突出位置”絕不是一句空話。其中關鍵,還得是繼續“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進一步通過改革和開放破除發展的束縛和阻力,持續做大社會的就業蓄水池。
另外,當高等教育實現從大眾化到普及化的轉變,如何推進高等教育的高質量、內涵式發展,也顯得愈發重要。比如,在突出中國高等教育發展特色的同時,如何進一步提升國際競爭力,在世界人才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上確立更大的優勢?再比如,普通高等教育與高等職業教育如何實現更科學地分工和銜接,以更好滿足社會發展的多層次人才需求?等等,都是中國高等教育未來發展還需繼續探索的時代命題。
總之,大學文化程度人口超2億,建成世界最大規模高等教育體系,是人口素質紅利的一種體現,但如何把這種紅利用好,也藴藏着社會更深切的期待。
(轉載請註明來源“光明網”,作者“光明網評論員”)
【上一篇】污名化食品添加劑影響中小微餐飲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