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哪裏多,就把養老服務機構辦在哪”

“老年人哪裏多,就把養老服務機構辦在哪”

【關鍵詞】兜底性養老服務、普惠型養老服務、居家社區養老服務、老年健康支撐體系、銀髮經濟、老年友好型社會環境

日前,國務院發佈《“十四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服務體系規劃》,明確“十四五”時期推動全社會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格局初步形成。《規劃》部署了9方面具體工作任務,包括織牢社會保障和兜底性養老服務網、擴大普惠型養老服務覆蓋面、強化居家社區養老服務能力、完善老年健康支撐體系、大力發展銀髮經濟、踐行積極老齡觀、營造老年友好型社會環境、增強發展要素支撐體系、維護老年人合法權益。

其中,織牢兜底性養老服務網方面,《規劃》提出,健全基本養老服務政策體系。建立基本養老服務清單制度,明確服務標準。發揮公辦養老機構兜底保障作用。在滿足特困老年人集中供養需求的前提下,重點為經濟困難的空巢(獨居)、留守、失能、殘疾、高齡老年人,以及計劃生育特殊家庭老年人提供服務。到2025年,縣級特困人員供養服務設施建有率達100%。加快發展農村養老服務。以農村幸福院等為依託,構建互助養老服務網絡。建立特殊困難老年人定期巡訪制度。到2025年,特殊困難老年人月探訪率達100%。

在普惠型養老服務方面,《規劃》明確將擴大普惠型養老服務覆蓋面。繼續培育發展社區養老服務機構,通過運營家庭養老牀位,將服務延伸至家庭。推動鄉鎮、街道層面的區域養老服務中心與社區機構功能互補,共同構建“一刻鐘”居家養老服務圈。同時重點支持護理型養老服務設施機構建設。到2025年,全國養老機構護理型牀位佔比提高到55%,鄉鎮(街道)層面區域養老服務中心建有率達到60%。

在強化居家社區養老服務能力方面,將朝三大方向推動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進入高質量發展“2.0”版本。朝着“老年人哪裏多、我們就把養老服務機構辦在哪”的方向,優化設施佈局。大力推進城市新建城區、新建居住(小)區配套建設社區養老服務設施,達標率達到100%。推進老舊城區、已建成居住(小)區基本補齊社區養老服務設施;朝着“老年人需要什麼、我們就提供什麼服務”的方向,創新服務形式。

進一步規範和推廣家庭養老牀位、老年餐桌、互助幸福院、嵌入式養老服務機構、巡訪關愛、適老化改造等比較成熟的新型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探索養老顧問、時間銀行、智慧養老等新型服務,惠及更多居家老年人;朝着“老年人關心什麼,我們就解決什麼問題”的方向,加大和優化為老服務供給。指導社區養老服務機構通過簽約合作、與醫療機構毗鄰建設等方式提供醫養結合服務,滿足老年人對養老服務和醫療衞生服務的雙重需求。促進老年用品創新升級。通過社區養老服務機構、為老服務組織等對老年人開展公益智能技術培訓。

《規劃》還鼓勵老年人繼續發揮作用,鼓勵各地建立老年人才信息庫,為有勞動意願的老年人提供職業介紹、職業技能培訓和創新創業指導服務;支持老年人依法依規從事經營和生產活動,興辦社會公益事業;鼓勵專業技術人才合理延長工作年限。

此外,《規劃》還提出,自2022年起將不低於55%的福利彩票公益金用於支持養老服務,探索養老機構多樣化融資模式。鼓勵公立醫療機構為老年人提供上門醫療服務,採取“醫療服務價格+上門服務費”方式收費,上門服務費可由公立醫療機構自主確定;建立常態化指導監督機制,督促贍養人履行贍養義務,防止欺老虐老棄老問題發生,將有能力贍養而拒不贍養老年人的違法行為納入個人社會信用記錄;探索設立獨生子女父母護理假制度,探索開展失能老年人家庭照護者“喘息服務”;加強對養老服務機構的行為監管,嚴防欺老虐老行為。

文/本報記者 陳斯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482 字。

轉載請註明: “老年人哪裏多,就把養老服務機構辦在哪”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