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讀:今天探討的一個非常有意思的事情,那就是在清朝滅亡前後的一段時間內,為何全世界的國家都不敢使用中文來簽訂各種條約?難道僅僅是因為當時中國比較落後嗎?
眾所周知,由於清朝末年的清政府軟弱無能,讓國家幾乎陷入了絕境。其中最為痛心的,就是簽訂的一些不平等條約。不過這些條約也都無一例外地使用英文編寫,中文翻譯的方式進行簽訂。
其實這個問題還比較好理解,畢竟當時的清朝屬於弱國,沒有實力,也沒有資格讓列強使用中文來簽訂條約。
其次當時漢字在國際上並不通用,也不認識漢字。而英文則不同,由於英國殖民行為對世界的影響,英文是當時國際認可且通用的文字。
可是之後的情況卻讓我們有些納悶。不論簽訂任何條約,也不管有沒有中國參加,這些條約都使用英文或者法文擬定和簽約,從來沒有出現過中文條約。
比如北洋政府參與斯瓦爾巴羣島使用權時簽訂的《斯瓦爾巴條約》。以及二戰時,為了儘快結束太平洋戰爭,中美英三國聯合發佈的《波茨坦公告》。甚至連類似《中德協約》等平等條約,都使用外國文字來簽訂。
其實不僅是當時,即便是到了現代,任何國家都不敢輕易地使用中文來簽訂條約,這究竟是為何?
那麼我們不妨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條約。
在國際上,條約是指一種明確權利以及義務的協約。又或者是國與國之間簽訂一系列關於軍事、經濟等權利和義務的協議。
因此人們認為這種書面形式的協議必須非常嚴謹,也具有非常強的約束性。根據《國際條約慣例》的規定,如果發現有違反條約的情況,那麼聯合國有權出面協調甚至強制執行。
也正是在此條件下,國際上的許多國家都一致認為,使用英文簽訂各種條約不僅符合使用習慣,也具有非常好的嚴謹性。
而中文則由於多音字、書寫系統複雜、生僻字等問題,而不被當成條約的簽訂文字。比如詞語“朝陽”,你可以説是剛升起的太陽,也可以説是表面向着太陽。再比如“分數”,既可以表示為數學術語,也可以表示為考試成績。再比如“兄弟”這個詞,可以指親兄弟,也可以説是朋友,甚至還有搭訕的意思。
不僅是詞語,連句子的意思都可以根據閲讀方式而隨意改動,最為著名的就是周星馳《九品芝麻官》中的一段台詞。
圖:《九品芝麻官》中含文字遊戲的協議
另外多音字也是重要的問題之一,比如曾經報道過的一樁合同糾紛案。
合同中顯示甲方“還欠款10萬元”給乙方,但乙方收到現金後,拿着合同狀告甲方“還欠款10萬元”。甲方説是歸還的還,乙方説是還欠款的還。這個案子連法院都沒有頭緒,最後只能讓雙方各承擔一半的責任。就這樣,甲方無緣無故的損失了5萬元。
眾多的案例説明,由於中國漢字的多樣性,非常容易搞出文字遊戲,這顯然不符合條約的嚴謹性。也正因如此,造成了世界各國堅持使用英文簽訂條約的習慣。
小結
雖然中國漢字的多樣性會帶來一些不好的後果,但不可否認的是,漢字是世界上最為精妙和最有藝術感的文字,也是世界上最難學的文字。
還記得網絡上非常流行的十級漢語考試嗎?外國人抓破了腦袋也聽不懂其中的意思。所以中國的文字西方人也許永遠都不會懂。
此外中國文化悠悠數千年,不但沒有因為外族的入侵而改變其本質,反而出現遇強則強的超高生命力和活力,這是一種優越,也是我們的驕傲。
參考資料:《漢字》、《清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