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見聞)被抬出“不毛之地”的九旬毛南族老人迎牛年
中新社廣西環江2月11日電 題:被抬出“不毛之地”的九旬毛南族老人迎牛年
作者 黃令妍 楊強 張文茜
年逾九十的譚運日這些天有點忙,一撥接一撥的媒體記者和官員穿過蜿蜒的盤山公路進入到桂黔交界的毛南山村,採訪或探望慰問這位年紀最大的毛南族易地扶貧搬遷移民。他的雙眼炯炯有神,臉上的笑容温暖而親切。
“這是老人家這輩子見到最多客人的一個春節。”當地鄉鎮官員告訴中新社記者説。
出生於1928年的譚運日是廣西環江毛南族自治縣下南鄉下塘村上眉屯人。小村屯缺水缺電,靠一條僅容一人通行的崎嶇山路與外界聯繫。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始,村民相繼搬遷移民,屯裏最後只剩下譚運日和一直未婚的獨子蝸居在殘破不堪的老房子裏。父子倆晚上點蠟燭照明,生活原始、簡單。
隨着中國決戰脱貧攻堅的深入推進,在當地官員的屢屢動員下,故土情深的譚運日最終同意搬家。2019年中秋節前夕,當地幹部民眾將一個摺疊椅綁上兩根木頭,做成簡易的轎子,通過接力方式將老人抬出他祖祖輩輩居住的大山。
譚運日的新家安在下塘村存開屯移民點,這套由政府出資建設的兩室一廳磚混結構的房子,寬敞明亮,水電暢通。遷出大山一年多,他已經逐漸適應了現今的家鄉。當地官方每月給他發放千餘元(人民幣,下同)補助金。年近60歲的兒子利用政府產業扶持資金養了4頭黃牛,還獲安排公益性崗位,他給家裏添置了一台冰箱,父子倆過上了現代化的生活,深山裏的老家已成為記憶。
2021年2月,是中國脱貧攻堅收官之後的首個春節,作為全國億餘脱貧人口之一,譚運日新居門口早早貼好了春聯。譚運日的兒子説,他要趕在除夕前最後一個集日搭乘班車到鎮上買些豬肉和鞭炮好好慶祝新年。來年,他希望再多養幾頭牛,父子倆把日子越過越好。
毛南族是中國28個人口較少民族之一,中國唯一的毛南族自治縣環江毛南族佔全國毛南族總人口約70%。環江縣縣長黃炳峯告訴記者,2015年該縣貧困發生率為19.56%,近年來,官方通過實施產業扶貧、易地搬遷和基礎設施建設行動,累計脱貧6.6萬人。2020年5月,環江縣退出貧困縣序列,毛南族實現整族脱貧。
“飲水難、行路難、住房難等千百年來的最大難題已經得到徹底解決,曾經被喻為‘生活在不毛之地的苦難民族’的環江毛南族貧困面貌發生了根本性轉變。”黃炳峯説。
“我們正在打造可提供大量崗位的現代電子、林產加工、清潔能源三個百億元產業,同時發展特色農業產業,讓毛南族民眾有穩定和可持續的收入來源。2022年,環江將開通高鐵,2023年開通高速公路,隨着黔桂走廊高鐵新城的建成,環江毛南族將與全國各族民眾共同邁進全面小康。”黃炳峯説。
走進環江縣城毛南家園安置區,一排排富有毛南民族風情的樓房,還有居民家門口張貼的大紅春聯和懸掛的紅燈籠、中國結,濃濃的年味迎面撲來。成千上萬以飼養黃牛實現脱貧致富從深山搬遷而來的毛南族民眾,將在這裏度過祥和的牛年春節。(完)
【編輯:葉攀】
<script>window.FWBAT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