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萌萌:把根扎入江淮分水嶺的“萌書記”

王萌萌:把根扎入江淮分水嶺的“萌書記”

  王萌萌近照 資料圖片

  【奮鬥者正青春·一線故事】

  “拉倒吧!你在我們西孔村能待幾年?還不是來鍍鍍金,以後好混!”2013年,剛剛畢業的王萌萌,來到安徽省定遠縣西孔村任村官。在第一次村民代表大會上,還沒等她把“節水農業”的想法説完,村裏的“老王頭”就“噌”地一下站起來,連珠炮兒似地數落開來。

  王萌萌漲紅了臉,剛出校門的她,哪見過這個陣仗,噙着眼淚一路小跑下了台。

  回到辦公室,她再也控制不住情緒,一把鼻涕一把淚地向村支部書記哭訴:“咱村缺水,搞節水農業是沒辦法的辦法。您看隔壁長豐縣農民種草莓,畝均收入過萬,咱們就守着一季稻一季麥,一年到頭累死累活才千把塊……”

  “他們種了一輩子地,也沒‘種’出來大洋樓、小汽車,又怎會相信你一個小妮子的話呢?”村支部書記對這樣的場面見怪不怪。他鼓勵王萌萌:“你年輕有衝勁,又有文化,有想法就去幹,我全力支持!”

  “老王頭”的話不是沒來由。西孔村位於江淮分水嶺脊背處,當地民謠説:“窪地洪水滾滾流,崗上滴水貴如油。”村民們看着水卻沒水用,更甭提發展產業。

  一定要翻過這道“脊背”!一想到“你是來鍍金的”這句話,王萌萌在心裏暗暗發狠,“既然你們不相信,我就幹給你們看”!

  拿着東拼西湊的錢,王萌萌包下了200畝地種草莓。為了避免與鄰縣草莓品種同質化,打出自己的牌子,她跑遍了周邊幾個省的草莓基地,終於在浙江找到了好苗。可人家培育得好好的苗,一到西孔村就“水土不服”了,很快枯的枯、死的死。王萌萌獨自蹲在大棚裏,哭了。

  擦乾眼淚,找農技專家一分析,原來是運苗過程中苗受了熱。在專家指導下,王萌萌決定自己育苗,苗的問題很快解決了,眼看着草莓見天兒地長,她心裏甭提多歡喜了。

  可沒想到,最後銷售又成了問題。草莓不耐運輸,需要在完全成熟前就完成採摘,否則拉到市場沒幾天,就會傷的傷、爛的爛,賣不上價錢。王萌萌又交了一筆“學費”。

  拉着半車沒賣掉的草莓回村,她坐在車斗裏,又一次掉淚了。

  “你看,我説的咋樣?”“老王頭”有些神氣。

  這話傳到了王萌萌的耳朵裏,本有些氣餒的她,下定決心要把這口氣賭下去。總結了第一年踩過的坑,第二年200畝草莓成功翻本盈利,王萌萌終於翻身了。

  “這小妮子真掙着錢了!”看到真金白銀的效益,村民們紛紛向王萌萌“取經”,包括“老王頭”。在王萌萌帶領下,村裏草莓大棚由點成線連片,加上西瓜、葡萄等多種經濟作物,特色種植面積達到了3000多畝。

  王萌萌還創立了西孔村品牌“皖圩”,引導村民藉着鄉村旅遊的東風,發展採摘園、餐飲民宿等等。“你看看,一到週末,城裏人就跟趕集似的來咱村。”現在的“老王頭”,成了西孔村產業頭號代言人。

  兩年轉眼過去。2015年,服務期滿的王萌萌第一次有了考編回城的機會。她想也沒想就放棄了,村裏產業剛起步,怎麼放得下?

  “你能待幾年?”當年的“質問”,王萌萌用行動給出了答案。這一留,就是4年。4年間,西孔村特色種植面積從0躍至3000餘畝,村民人均年收入突破1.5萬餘元,“落後村”一舉成為遠近聞名的“明星村”。當年愛哭鼻子的“小妮子”已成了人人信賴的“萌書記”。

  2018年,王萌萌當選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西孔村有個萌書記”傳得越來越遠,不斷有企業開出誘人高薪,有單位許諾重要崗位,隨時可以去上班,可王萌萌全都放棄了。脱貧攻堅正值最後衝刺期,村裏的事千頭萬緒,一天當成三天用尚且不夠,怎麼放得下?“我本來就是農村人,對土地的感情什麼也取代不了。”

  2021年,王萌萌轉任九梓村黨總支書記,當年全村村集體收入翻了一倍,達到122萬餘元,穩居全縣第一。她的下一個目標是200萬元。

  江淮分水嶺見證:王萌萌從別人眼中的“鍍金村官”,變成了不走的“紮根書記”。

  5月的一個週末,天越來越熱了,剛從防疫卡點巡查回來,王萌萌摘下草帽,汗水浸得劉海兒貼在腦門上。沒顧上喝一口水,她又投入工作中——辦公室門口好幾撥村民在等着,“我們就信‘萌書記’的”!

  (本報記者 丁一鳴 常 河)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68 字。

轉載請註明: 王萌萌:把根扎入江淮分水嶺的“萌書記”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