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城市美好生活加油,助力高質量發展。12月22日,中國石化旗下14家駐滬企業發佈年度社會責任報告:在上海,他們以低碳環保發展添“顏值”,新能源、新材料運用壯“筋骨”,2020年,中國石化在上海近2.5萬名員工,資產總額近1700億元,年度上繳税費近300億元,為“十四五”開局之年奠定紮實基礎。
新格局助推高質量開放發展
中國石化駐滬企業從全產業鏈出發,全力保障能源供應,響應“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的號召。
上海海洋石油局在東海先後發現兩個千億方儲量大氣田,在南海潿西鑽獲超千噸高產油流井,創中石化海域油氣勘探單井測試日產最高紀錄,亦為國內近十年來罕見的高產探井。
在全力保障油品供應上,上海石化擁有高標準車用、船用汽柴油、燃料油的巨大生產能力,能滿足長三角地區的用油增長需求。潤滑油華東公司推進天然酯絕緣油的研製開發,年內實現了天然酯絕緣油在國內電氣企業變壓器上的首次應用。銷售華東承擔長三角地區供應汽油、柴油、航空煤油等產品責任。每年冬季來臨前,上海石油部署100餘座加油站網點供應-10號柴油,重點保障公共交通、郵政、環衞、特種車輛用油,保障城市有序運行,解決廣大貨車司機後顧之憂。
各駐滬企業全面融入城市,與城市共發展。今年3月,高橋石化給“50歲”煙囱做了“手術”,在煙囱下加裝了新設備,去除水蒸氣,達到煙氣排放無色狀態。此外,高橋石化不斷加大環保投入,使生產過程中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大幅削減,各項廢水、廢氣主要排放濃度平均值降到行業標準限值的22.89%。上海石化着手打造風光電制氫的綠色低碳綜合能源示範區,形成上海石化生態岸線、工業秀帶。
新要素帶動高質量協調發展
央企是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穩定器”“壓艙石”,中國石化在滬企業始終堅持“國家需要什麼,我們生產什麼”。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緊要關頭,上海石化用短短12天,將一條原先生產汽車配件、家電外殼的改性塑料生產線,變成生產防護口罩核心層熔噴布原材料的生產線。上海賽科僅用33天就研發並生產出新牌號S2045產品,滿足市場熔噴布基料需求。化銷華東第一時間成立熔噴料攻關小組,持續為中國石化口罩生產前線輸送“炮彈”,以實際行動暢通整個口罩產業鏈。
在上海人民日常生活中,也有中國石化的温度。上海石油在旗下加油站建成首批14座“司機之家”,為客户提供“2+7+X”項服務。燃料油上海分公司打造黃浦江首座水上綠色綜合服務區,為黃浦江上船民提供“家門口”式服務平台和政策講台。
在引領綠色發展上,銷售華東引入“雙殼雙體”承運船舶標準,致力於消除成品油水路運輸過程中可能產生的安全風險。上海賽科的“綠色成果”也可圈可點:2007 年至2020年,上海賽科累計投資近 3 億元人民幣,實施 22 個年節能量超千噸標準煤的節能技改項目,累計實現節能量 14.7 萬噸標準煤,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達 34 萬噸。
新科技引領高質量創新發展
中國石化在滬企業瞄準化工產品研發生產前沿方向,開拓進取,擦亮“中國製造”品牌。
今年1月4日,總投資35億元的上海石化“2.4萬噸/年原絲、1.2萬噸/年48K大絲束碳纖維”項目開工建設,有力推動國產碳纖維產業發展,助力“中國製造”。2月4日,北京2022年冬奧會、冬殘奧會火炬“飛揚”外觀設計正式對外發布,“飛揚”的動感和活力外形同樣來自上海石化的技術支撐——其外殼由碳纖維及其複合材料製成。
煉油銷售公司 “東海牌”瀝青成功應用於上海F1賽道、上海長江隧橋等建設,產品還出口至“一帶一路”沿線17個國家,產銷量已超千萬噸。在此基礎上,煉油銷售公司又推出温拌瀝青,比以往瀝青路面施工時温度可降低30℃以上,節省加熱燃油30%至50%,每噸瀝青混合料可節約1.5公斤燃料油,使用1萬噸温拌瀝青節約的加熱燃油相當於上海6000輛公交車運行一天的耗油量。
高橋石化與上海石油合作,加快氫能站建設,主動切換到氫能發展快車道,通過創新驅動着力實現氫能產業化。上海石油積極佈局清潔能源供應市場,為綠色城市生活“加油”。截至10月31日,兩座在營油氫合建站累計加氫量達265噸,累計加註5萬車次。此外,充換電、分佈式光伏項目等也在推進中,正奮力向着“油氣氫電服”綜合能源服務商轉型升級,為“水更綠、天更藍”添彩。
作者:張曉鳴
編輯:佔悦
責任編輯:周淵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