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帶小妾回家,後來卻執意出家,小妾:你普渡眾生,為何不渡我?
張愛玲:“不要認為我是個高傲的人,我從來不是的,至少,在弘一法師寺院圍牆的外面,我是如此的謙卑。”
李叔同是民國時期少有的奇才,他在文學、音樂、繪畫、書法等領域上都有過出彩的成就,在中國近代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可是在聲隆最旺的時候,他卻選擇拋棄一切,出家為僧。
他的小妾苦苦哀求,他卻不為所動,小妾含淚質問:“你普渡眾生,為何不渡我?”他無言,只留她一個漸漸遠去的背影。為什麼他會如此絕情?
1880年,李叔同出生在一個豪門之家,父親原先在朝廷為官,後繼承祖業,經營鹽業與銀錢業,都是炙手可熱的行業,李家富貴一時。
李叔同真是含着金鑰匙出生的豪門子弟。據説他出生那天,有一隻喜鵲叼着一鬆枝飛到產房,大家都驚喜萬分,認定這個孩子是上天所賜,今後必定大富大貴。
因此,父親對他的教育很嚴格,李叔同也不負眾望,從小就表現出了極高的天分。吟詩作賦、繪畫寫字,樣樣出類拔萃。15歲那年,他就已經聲名遠揚,當地的百姓都知道李家出了一個天才少年。
在那個年代,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乃是天經地義。但是李叔同性格叛逆、性格熱烈,喜歡特立獨行,他根本不喜歡母親為他選中的兒媳婦俞氏。
雖説俞式也是大家閨秀,父親是富商,與李家門當户對。可是她是一個十分傳統守舊的女子,讀書不多,婚後主要操持家務,侍奉婆婆,跟李叔同根本沒有心靈上的溝通交流。
李叔同對她無比失望,只是奈於母親的面子,只好跟她相敬如賓。但是,結婚後,李叔同經常在外面吃喝玩樂,很少跟俞氏接觸。
李叔同母親去世後,作為孝子的他,精神上十分痛苦,茫茫然不知道以後該怎麼辦。消沉了一段時間後,他似乎又活躍起來。他不願意跟俞氏一起生活,於是他決定去日本留學。
臨走之前,他把妻子和孩子們託付給自己的二哥。然後他就無牽無掛地走了。
到了日本後,李叔同的日子過得很是滋潤,住高檔的洋樓、花昂貴的錢聽音樂會、自費出版小説······他完全按照自己的意願,隨心所欲地生活。
後來他學習西洋繪畫,需要人體模特。那個時候,日本民風未開化,模特兒不好找。李叔同看到自己房東的女兒很漂亮,就跑上去問她願不願意給自己當模特。
不料,她竟然一口答應了。這就是李叔同後來的小妾福基。有了福基的陪伴,李叔同更加志得意滿。
李叔同在日本的學業結束,決定要回國發展的時候,福基沒有阻攔,而是堅定地站在他的身邊,毅然離開生養自己的故鄉,跟着李叔同來到了中國。
李叔同回國後,在上海購置了一棟豪華的房子,把福基安排在上海,妻子和孩子們在天津,李叔同工作之餘,一有空就去上海看望福基,兩個人濃情蜜意,羨煞旁人。
可是,他是徹底地冷落了自己的正室妻子俞氏,絲毫不體諒俞氏獨自撫養三個孩子的含辛茹苦。
如果生活一直沿着這樣的軌道延續下去,倒也平安無事。可是,李叔同是一個天才,他性格里面離經叛道的因子一直在蠢蠢欲動,從未消停。
有一次,他和朋友喝茶聊天,朋友開玩笑地説:"像我們這樣的人出家當和尚倒是好的。"
本來只是無心之言,可是説者無心聽者有意,這句話觸動了李叔同敏感的神經。他竟真的跑到寺廟裏體驗了幾天當和尚的生活。體驗回來,他覺得世界上再也沒有比這更加適合他的生活了。於是,他決定出家。
他給俞氏和孩子們留了大量的生活費,讓他們今後生活無憂。
他跟俞氏的感情一直很平淡,兩個人沒有共同語言,這些年俞氏也都是一個人生活的。因此,李叔同出家不出家,對她來説,實在是影響不大。俞氏對此沒有隻言片語。
可是,小妾福基卻很悲傷,平時李叔同對她最好,他們一起過了許多美妙的時光,自己當年還跨越千山萬水,孑然一身跟着他來到中國,沒有想到他竟然一點不念舊情,要拋下她一個人去出家,這讓她今後的生活怎麼辦。
福基追到寺廟門口,哭泣不止,她不願意與李叔同分開,她要帶他回家。可是,她高估了自己的力量。
李叔同帶她去吃飯,桌面上擺了一些素菜,兩個人都沒有動筷子,福基梨花帶雨,問李叔同:"什麼是慈悲?"李叔同回答説:"慈悲就是普渡眾生。" 福基含淚道:"你普渡眾生,為何不渡我?"李叔同不再説話。
福基沒能勸李叔同回心轉意,獨自悲傷地回去了。不久以後,她就收拾行囊,回到日本去了。此後再沒有她的消息,多年以後,李叔同的孫子去日本尋找福基的下落,可是空手而歸。
也許,她真的在這場婚姻裏受傷深重,埋名隱姓,再不願回憶從前的事情了。
李叔同是一個無可厚非的大才子,他多才多藝,在各個領域都有建樹,他的才華如同天上璀璨的星星,是那麼美好。
可是他在感情方面卻是不負責任的,對為他養育了三個兒子的原配俞氏,他沒有半點憐惜,甚至俞氏死的時候,他都沒有去送喪。
對自己的小妾,這個温柔可人的日本女子,曾經深得他的歡心,可是當他決心投身佛教的時候,他馬上將她無情地拋棄了,根本沒有任何餘地。他的絕情真的讓人不寒而慄。
雖然後來他在佛教領域也做出了很重要的成就,一步步步入高僧之林。但是,不管怎麼樣,他對家人的無情無義,始終是一個令人遺憾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