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夢·黃河情”|尋訪三江源 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如何並行

從四川到青海,一路追溯大河源頭。這裏沒有“九曲黃河萬里沙”的豪邁鏗鏘,取而代之的是綠水潺潺,清波盪漾。

從巴顏喀拉山發源的湍急水流,匯入三江之源,在途徑龍羊峽大壩之後,造就煙波浩渺的平湖奇景。溝壑縱深的丹霞地貌印襯碧着水藍天,凸顯山水相融的大氣磅礴。

超級工程破解貴德發展難題

“高原小江南”,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德縣河西鎮木幹村,寬闊的河面上,拉瓦西引水灌溉工程4號渡槽橫跨兩岸。“拉西瓦”在藏語裏意為渴望陽光照耀的地方。過去,因河水長期沖刷,河道溝壑縱深,形成了黃河兩岸與河面之間的巨大高差,附近居民無法從黃河中獲取灌溉水源,“守着黃河沒水吃”成為制約當地發展的瓶頸。

“中國夢·黃河情”|尋訪三江源 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如何並行

拉西瓦灌溉工程4號渡槽,是該項目最長的渡槽。郭瑩 攝

拉西瓦灌溉工程地處黃河上游的拉西瓦水庫大壩和李家峽水庫庫尾之間的黃河南岸,是青海省實施東部黃河谷地百萬畝土地開發整理重大項目的四個子項目之一。工程充分利用拉西瓦電站形成的水頭優勢,改善並新增灌溉面積20.02萬畝,貴德縣河陰、河西、河東、常牧、新街5鄉鎮,87個行政村,8萬人的灌溉問題被徹底解決。

“中國夢·黃河情”|尋訪三江源 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如何並行

拉西瓦灌溉工程乾渠倒虹吸橫貫山間。郭瑩 攝

“過去從黃河中取水,只能依靠提水灌溉的方法,耕地澆灌成本較大,水量也不足。羣眾‘吃水難’、‘用水貴’,拉瓦西項目徹底改變了人們的生活。”貴德縣拉西瓦灌溉工程建設管理局局長李佔彪介紹,拉西瓦水電站渠首高程2440.38米,渠尾高程2391.81米,落差48.57米,拉西瓦電站形成的水頭優勢可以被充分利用,從拉西瓦水電站預留農灌口取水,原有的提水灌溉變為自流灌溉,農業用水成本急劇下降,農户生產壓力大大減小。“區域生態環境得到改善,高效特色農業得到發展,羣眾脱貧致富有了助力。”

治污修復讓北川河成為“幸福河”

青海省會西寧,北川河核心段,170餘公頃的北川河濕地公園,成為滋養城市向上的“綠肺”。漫步濕地公園,亭台樓閣,水清岸綠,處處生機盎然。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過去這裏卻是另一番景象:河流渾濁,環境髒亂,臭氣熏天。2013年底,西寧實施啓動“清水入城”工程,5年時間,北川河成為集生態防護,休閒綠地,旅遊景區,文化展示,自然生態環境功能恢復功能為一體的綠色景觀生態廊道。如今,這裏已然成為高原水城,夏都花園,成為西寧城市特色濱水休閒區,城北片區的綜合活力中心。

“中國夢·黃河情”|尋訪三江源 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如何並行

治理前後的北川河濕地公園。郭瑩 攝

“週末休閒,茶餘飯後,我們都喜歡過來走一走。”居住在濕地公園附近的張女士告訴記者,如今的濕地公園,成了當地人健身休閒的好去處。“空氣好,水質好,垃圾少了,環境美了。”提起北川河的變化,張女士臉上笑意盈盈。

火紅線椒曬出循化火紅生活

海東區循化撒拉族自治縣清水鄉,走近田間地頭,火紅的線辣椒印入眼簾。當地農户三五成羣,埋頭勞作,抓緊時間採摘線辣椒。得益於特殊的地理氣候條件,循化線辣椒色澤鮮紅,香味濃郁,它是青海地理標誌產品,與循化花椒、核桃一道,成為當地農户實現增收致富的重要產業。

“中國夢·黃河情”|尋訪三江源 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如何並行

循化田間地頭,隨處可見火紅的線辣椒。郭瑩 攝

“今年我們種植了300畝線辣椒,每畝產量2300斤,以今年的行情看,市場上能買到5元一斤。”以農產品生產加工為主業的青海萬雲生態科技有限公司是海東地區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企業積極助力循化做大做強“兩椒一核”產業,採取 “公司 合作經濟組織 農户”或“公司 基地 農户”等多種形式與當地農户形成合作。

“通過合作,農户收入渠道增多,收入也逐步增加。”該負責人透露,目前,除了土地流轉後集體分紅,當地農户還能夠通過在基地打工獲取工資收入。基地不僅種植線辣椒,還同時種植了花椒、核桃,“基地目前固定用工20餘人,農忙季節整個基地聘用人員能達到92人,每人每月能收入2800餘元。”

“下一步,我們計劃在當地建設農產品深加工基地,對紅線椒、花椒等產品進行深加工,進一步拓寬農户收入渠道,助力居民致富奔康。”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15 字。

轉載請註明: “中國夢·黃河情”|尋訪三江源 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如何並行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