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評論 | “就地過年”不能層層加碼,精準執行政策就是最好的防疫
蔣璟璟
27日,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發佈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秘書長趙辰昕稱,就地過年的政策是分級分類的。低風險地區倡導大家就地過年,非必要不出行。各地方在政策執行時,不能擅自“加碼”,更不能“層層加碼”,有的地方還採取“一刀切”措施,這是堅決不允許的,不能阻斷人員出行、返鄉,要給人民羣眾多些保障、多些便利。(中新社)
特殊時期,“回家過年”的傳統信仰,讓位於“疫情防控”的現實需要,無可奈何卻也情有可原。自從相關通知公佈以來,民間幾度追問、官方數次回應,應該説政策的模糊性極大壓縮,規定的精準化解釋則基本到位。但即便在此語境下,還是有些地方自行其是、自我加戲,將“土辦法”“山頭規矩”,凌駕於中央關於“就地過年”的大政方針之上。
必須承認的是,在現有管轄權限、制度框架下,各地關於“防疫”確有一部分“自由發揮”的空間。比如説,《冬春季農村地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就明確,“各地要根據當地實際情況,結合國家政策確定農村地區範圍,制定本省的實施細則,做好相關配套服務。很顯然,這種有限度的“授權”,本意是為了便於地方“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能夠採取更為靈活的、適用的防疫舉措。只是很遺憾,不少省市縣村,直接將之演變成了“層層加碼”“一刀切”。
國家倡導“低風險地區大家就地過年,非必要不出行”,到了村一級則直接就是一個字“滾”……這個廣泛流傳的段子,以一種誇張化、戲劇化的表達,深刻揭示了“就地過年”一步步偏激化、絕對化的演變路徑。公眾對“層層加碼”的現象,並不陌生,甚至可説是洞見頗深。在我們的行政治理框架下,頂格執行乃至是超額執行“上級要求”,既是一種看齊、表忠的姿態,也是一種規避責任、投機偷懶的技巧。其核心,就是對上負責而非對下負責的責任倫理。
正是預見到了可能的風險,嗅到了一些典型的苗頭,國家發改委及時敲打,重申“就地過年政策各地區不能擅自加碼”。現階段,常態化防疫,需要的是“繡花功夫”,需要的是精細、到位地實施系統防疫安排,需要的是統籌疫情防控和生產生活。動輒搞一刀切,搞“殺伐決斷”的休克療法,沉迷於比嚴鬥狠的所謂“硬核”競賽,最終暴露的不過是某些地方管理理念僵化、治理能力落後的深層缺陷。
倡導就地過年,不能阻斷人員出行、返鄉,這是統一的而非對立的。防疫擅自“層層加碼”,這不是認真負責,而是濫權亂作為。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