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出大山,他們的生活發生了鉅變

新華社西寧10月11日電(記者駱曉飛 周盛盛)10月,關家山村秋意漸濃。一條筆直寬闊的柏油路從村裏延伸出來,路兩側整齊排列的柳樹逐漸褪去“綠裝”。76歲的村民馬成玉正在自家院子裏忙碌。

今年是馬成玉從山上搬下來的第十個年頭。對他來説,這十年的變化難以想象。

“以前我們世世代代都住在遠處的大山上,交通閉塞,日子也過得艱苦。”

關家山村地處青海省海東市互助土族自治縣蔡家堡鄉,丘陵、溝壑和山脈起伏交錯。“房在崖下,路在天邊!”住在山上的人們只能靠天吃飯,長久以來都在温飽線上掙扎。

搬出大山,他們的生活發生了鉅變

這是關家山村搬遷前的舊貌。(新華社發 馬文明攝)

困頓於深山並不是長久之計,2012年,經多輪調研後,縣裏決定在蔡家堡鄉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山上住了一輩子,能搬到哪去?”“建新房誰掏錢?”“搬下去靠啥吃飯?”村民們提出很多問題,為此,100多名幹部組成10支工作隊,挨家挨户講政策、擺道理、算收入賬,終於讓羣眾吃下定心丸。

短短几個月,馬成玉家就從山上搬到了毗鄰公路、土地平整、自然環境優良的山下河谷地帶,一家人住進了寬敞明亮的新房子。

蔡家堡鄉黨委書記吉玉鋒介紹,十年來,蔡家堡鄉共計9個村1523户居民實施了易地扶貧搬遷。同時,新村落的道路硬化、美麗鄉村建設等項目也陸續啓動。

搬出大山,他們的生活發生了鉅變

這是2022年10月11日拍攝的關家山村新貌。(新華社發 馬文明攝)

如今,全鄉1523户居民家家用上了自來水、衞生廁所、天然氣,95%的生活污水得到有效處理,光纖寬帶也成為村民們的“標配”……

要想讓村民們住得心安,必須找到有奔頭的產業發展道路。為此,蔡家堡鄉整合9個搬遷村中央扶持資金450萬元,打造以“黨羣服務中心、便民集貿中心和15分鐘便民服務圈”為主體的集貿市場,年收益達30餘萬元。

搬出大山後,村民李扶業選擇去附近的建築工地務工,工資每天180元;妻子經過培訓,成為家政公司的一名保潔員,每月也能拿到3000多元。去年底,李扶業兩口子算了一筆收入賬--土地流轉的租金加上兩個人的工資,一年下來收入近9萬元!

搬出大山,他們的生活發生了鉅變

2022年9月29日,村民在田地裏勞作。(新華社發 馬文明攝)

同時,蔡家堡鄉結合當地馬鈴薯特色種植業,積極扶持打造“北山洋芋”品牌,大力推廣馬鈴薯全膜覆蓋栽培技術和“河湟洋芋”產業發展。並採取“支部引領、村民入股、合作經營”的模式,逐步形成了馬鈴薯種植、窖藏、加工、銷售一站式服務,小土豆種出了大名堂。

“我們大家夥兒要更加努力,好日子要靠自己的雙手去創造!”關家山村黨支部書記石成錄説。

【來源:新華社】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120 字。

轉載請註明: 搬出大山,他們的生活發生了鉅變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