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處理”也不該總是“邋邋遢遢”

為更好適應當前生活垃圾處理工作形勢,提升運行水平,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對《北京市生活垃圾處理設施運營監督管理辦法(試行)》進行了修訂,正面向社會徵求意見。徵求意見的管理辦法明確提出,運營單位需採取必要措施控制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周邊的異味,防止惡臭物質的擴散。(11月28日《北京晚報》)

北京市修訂的垃圾處理設施管理辦法規定:所有生活垃圾轉運站、衞生填埋場、生化處理廠、廚餘處理廠、焚燒廠、糞便消納站等必須實現清潔化處理,要嚴格控制“周邊意味”,並接受城市管理和附近百姓監督。同時,需要進一步明確對生活垃圾處理設施運營單位的管理,包括技術標準、日常管理、污染排放、環境監測、信息公開等。也就是説,今後北京市垃圾處理必須告別“周邊異味”。

對於垃圾處理,我們都有一種印象,那就是垃圾處理場所都是邋邋遢遢的,都是異味飄散的。而且不管是管理部門還是市井百姓都已經習以為常,總是認為:這是處理垃圾的地方,處理垃圾的地方出現邋邋遢遢現象,出現飄散異味現象很正常,垃圾還能有“好味道”?

這種觀念已經滯後了。隨着科技的發展,隨着技術的進步,垃圾處理場所早就該告別“邋邋遢遢的老樣子”。説到這裏,筆者想起了自己的一次上海之旅。我一位親戚住在上海市的閘北區。他居住的小區隔壁就是一家垃圾處理場所。可是,雖然與垃圾處理場所是一牆之隔,卻沒有任何異味。從外觀設計來看,如果不是居住在附近的人,是絲毫不知道這就是垃圾處理場所的。從環境上來説,也沒有一點“垃圾異味飄散”。這就得益於垃圾處理現代化、科技化的進步。

所有的城市都會產生垃圾,有人的地方就有垃圾。所有的城市都會建設垃圾處理場所,有垃圾的地方就必須有垃圾處理場地。但是,我們也會發現,儘管市民都理解垃圾處理的城市管理需求,但是也都十分抵制“垃圾處理場所建設在自己家的附近”。不少城市在規劃垃圾處理場地的時候,就會遭遇市民的反對,不讓垃圾處理場所建在自己小區附近,建設在自己生活的區域。主要的原因當然是“周邊異味”的問題。

應該説,老百姓這種“拒絕垃圾處理場地在生活區附近”的訴求也是合理的,因為誰也不願意生活在“垃圾異味”的周圍。如何破解這個問題?北京市提出的“控制周邊異味”就是不錯的辦法。我們需要藉助現代科技,實現真正的垃圾處理的科學化、清潔化,讓垃圾處理不再是“邋邋遢遢的老樣子”,不是垃圾處理場地就必須是“臭氣熏天”的,就必須是“異味飄散”的。

以往的時候科技落後異味飄散是在所難免,而如今是科技進步時代,我們就該向“邋邋遢遢的老樣子”説再見。(郭元鵬)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046 字。

轉載請註明: “垃圾處理”也不該總是“邋邋遢遢”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