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青年:像我們這樣台灣青年來大陸,其實對的

本文轉自【中國僑網】;

【解説】地處閩贛交界的福建省長汀縣鐵長鄉山巒起伏,山清水秀。十年前,來自台灣彰化的張元豪看到了這裏發展茶產業的機遇,毅然辭去了在台灣的高薪工作來到長汀,在這裏,他不僅收穫了事業,也找到了真愛。日前,中新社記者來到福建長汀,約訪了張元豪。

【解説】初見張元豪,這位白淨斯文的80後台灣小夥正在廠房內仔細篩茶。長汀縣鐵長鄉的地形地貌和氣候與台灣彰化、南投等地非常相似,很適合種植高山茶。早在2005年,看好大陸的廣闊市場,張元豪的父親從台灣彰化來到山清水秀的長汀縣鐵長鄉,租下山地種起高山茶。2010年,張元豪決定辭去台灣的工作,跨海來到長汀繼承父親的茶產業。

【同期】台灣創業青年 張元豪

多少有差異,不會差太多,其實我覺得像我們這樣台灣青年來大陸,其實對的,因為大陸機會還是比台灣相對多,而且就是市場也更大。

【解説】他的這一想法很快得到了父親的支持,於是,2010年,張元豪就來到了長汀,正式接管茶廠。剛開始,對於高山茶,張元豪知之甚少,他從學習製茶起步,漸漸地掌握了茶葉的種植、加工、銷售全過程。如今,張元豪已經從一位機電專業的碩士生變身為一名幹練的茶商。

【同期】台灣創業青年 張元豪

現在一年的量大概是在3萬斤左右,走的路線走得比較精緻的路線,然後做一些細分市場。台灣茶系列就是做更細分市場,例如説台灣的貴妃茶,東方美人茶還有蜜香紅茶,這些茶就是台灣原本就有的茶葉,但是現在大陸市場上比較少,差不多是供不應求的狀況。

【解説】在長汀創業期間,張元豪邂逅了剛大學畢業的客家女孩董仁花,兩人很快相識相戀,成立了温暖的小家庭,並孕育了兩個孩子。在大陸創業十年,張元豪坦言收穫滿滿。

【解説】在張元豪的茶廠內,記者見到了年逾五旬的丁三秀。她曾是鐵長鄉的貧困户。自從十多年前丈夫去世後,她便來到茶廠工作,靠着每個月兩三千元穩定的收入,丁三秀將一對兒女拉扯大。

【同期】當地貧困户 丁三秀

他(丈夫)去世的時候,我的兒子才兩歲,一個女兒才五歲,在這裏當然很困難,反正到現在是很困難,一個讀衞校,一個讀初三,我要照顧他的生活費。在這邊我有小孩子各個星期要回家,我可以照顧得到,我還有一個婆婆九十多歲了,要照顧她。

【解説】多年來,張元豪一直堅持走“公司+基地+農户”的茶葉產業化道路,一方面優先吸收貧困户到企業務工;另一方面成立茶葉專業合作社,先後帶動十餘户貧困户一起種植茶葉。像丁三秀這樣在張元豪廠子裏工作的貧困户並不少。

【同期】台灣創業青年 張元豪

我們公司因為來得早,因為我們那時候是05年過來,鄉里面第一家廠,發茶苗給村民種,然後跟他們籤保收合同。

【同期】長汀縣鐵長鄉鐵長村支部書記 吳翌華

(茶廠)帶動我村12户的貧困户參與制茶採茶過程,每户貧困户每個人每天的收入是80到100元(人民幣)左右。

【解説】採訪中,張元豪也和記者規劃着茶廠未來的發展,在茶山上,他打算建設茶樓與民宿,種下山櫻花,發展休閒茶園,吸引遊客來到鐵長鄉旅遊。對於未來,他信心滿滿。

【同期】台灣創業青年 張元豪

我們現在就是儘量去往那種休閒農業去走,然後就是在茶園上面蓋了茶樓,希望就是説結合我們在縣城的一些宣傳點,因為更多遊客進來然後這些村民他們有更多收入。或者是一些其它產業能再延伸出來這樣子。

記者 吳晟煒 福建龍巖報道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46 字。

轉載請註明: 台灣青年:像我們這樣台灣青年來大陸,其實對的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