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日報客户端
何怡晨
近年來,宜豐縣不斷挖掘、整理紅色資源,在全力用好用活紅色文化資源上發力,通過舉辦紅色文化活動、講好紅色故事、唱好紅色歌謠等方式,弘揚紅色革命精神,推進紅色基因傳承。同時,聚焦紅色文化保護、紅色資源挖掘、紅色品牌創造等目標,把紅色資源挖掘好、保護好、傳承好,厚植紅色基因,致力於打造一張永不褪色的地域紅色文化“名片”,讓紅色基因薪火相傳。
聚焦“合力”,強化紅色資源保護。該縣建立由縣委常委、宣傳部長任組長的紅色基因傳承聯席會議機制,實行每季度一調度,先後印發《關於深入推進紅色基因傳承的若干措施》《2022年宜豐縣深入推進紅色基因傳承重點工作安排》,形成了各相關部門分工明確、協同配合的工作格局。同時,加強革命遺址遺蹟、烈士紀念設施維護修繕力度,重點推進芳溪鎮下屋村、天寶鄉黃沙村等紅色名村建設。投入3000多萬元精心打造下屋村紅色名村,改造提升熊雄文化園、培蘭書屋、紅色糧倉、紅色大講堂等愛國主義教育點;投入1300萬元打造黃沙村紅色名村,實施紀念廣場、登山步道、紅色驛站等項目建設。據瞭解,該縣為摸清“紅色家底”,目前已係統開展紅色資源普查2次,核查革命歷史類紀念設施16個,充分掌握了全縣紅色資源的保存現狀及保護需求。
深挖“潛力”,賡續紅色精神血脈。該縣以“三比三爭”活動為契機,深挖溶入精神血脈中的紅色基因,結合“紅色文藝輕騎兵”基層宣講形式,建立“紅色宣講團”隊伍進行線上線下多渠道展播展演,將“紅色宣講”與“紅色體驗”相結合,增強紅色文化的感染力。大力宣傳革命烈士熊雄的事蹟,創作出版《熊雄傳》《熊雄在黃埔》《從宜豐走出去的革命家--熊雄》等紅色書籍,精心創作紅色歌曲《熊雄頌》、紅色宣傳片《熊雄—從宜豐走出的革命家》等精品力作,並進行廣泛傳唱和展播,展示紅色文化的精神內涵和時代價值。2022年12月,該縣順利舉辦熊雄生平與革命實踐理論研討會,此次研討會共邀請到革命後代、黨史專家、黃埔軍校同學會會員等70餘人,收到來自全國各地專家學者撰寫的理論文章123篇,評選出優秀論文29篇,進一步宣傳弘揚熊雄的英雄事蹟和革命精神。
激發“活力”,釋放紅色文化動能。該縣致力於紅色研學品牌的發展,打造出一條“熊雄文化園—紅色糧倉—紅色廟前—宜豐縣國防教育園—宜豐縣革命烈士紀念碑—天寶鄉黃沙大捷遺址”紅色研學精品線路,推出更高質量的紅色精品研學課程,不斷豐富教育形式、拓寬社教領域、拓展教育基地。此外,該縣還結合實際,將內涵豐富的紅色基因轉化成高質量發展的內生動力,在紅色旅遊上做文章,着力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以紅色名村建設為抓手,引領村民致富增收。作為市級紅色名村的車上林場小水村,依託紅軍醫院舊址等紅色資源優勢,大力發展鄉村紅色休閒旅遊,初步形成了以黨史學習教育、紅色研學、企業團建、同學聚會等為主的鄉村旅遊產業,紅色旅遊激發了經濟發展活力,村集體經濟從2018年的不足5萬元增加到2022年的31.2萬元,預計今年村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可達50萬元以上。
審籤:朱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