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新西蘭最大城市奧克蘭,數百人舉行集會,抗議在美國發生的針對亞裔的歧視行為和仇恨犯罪。圖為一名女子參加反歧視亞裔遊行。趙綱攝(新華社發)
近來,全球多地掀起“停止亞裔歧視”抗議浪潮:美國連續3個週末在多個城市出現抗議遊行,加拿大、新西蘭、德國等多個國家也陸續出現抗議人羣。
此次抗議浪潮的導火索是美國佐治亞州亞特蘭大連環槍擊案,包括6名亞裔女性在內的8人喪生。大背景則是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在多個國家和地區,亞裔羣體受到的語言暴力和人身攻擊明顯增多。而對於海外華僑華人而言,此次抗議浪潮或許是壓抑已久的一次大爆發。
對於種族歧視,海外華僑華人有着沉痛的記憶。無論是美國的《排華法案》、加拿大被稱為“排華法案”的《華人移民法案》,還是澳大利亞臭名昭著的“白澳政策”,都讓華僑華人經歷悲慘的黑暗歲月;無論是“華人與狗不得入內”的招牌、“黃手黨”的稱呼,還是“黃禍”的標籤,都讓海外華僑華人飽嘗屈辱的滋味。
或許是因為歷史過於慘痛,海外華僑華人愈發低調隱忍。“吃虧是福”“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成為很多人的處事哲學。殊不知,這給外界留下了“悶聲發大財”和“軟柿子”的印象。針對華僑華人的歧視、搶劫甚至暴力犯罪屢見不鮮。
幸運的是,情況正在發生變化。越來越多人開始明白,沉默換不來尊重,合理合法維權才是正道。
經過多年的努力抗爭,越來越多城市和國家為當年的排華正式道歉:2006年,時任加拿大總理哈珀就“人頭税”道歉並宣佈賠償;2014年,加拿大卑詩省就該省過去100多年推行的歧視華人政策正式道歉;2012年,美國正式以立法形式就《排華法案》道歉;2018年,加拿大温哥華市政府就過去推行的歧視華人條例和排華行為正式向華人道歉……
正當大家為了這些進展而欣慰、期待着更美好未來的時候,一場突如其來又曠日持久的疫情,又讓種族歧視沉渣泛起,“仇恨亞裔”問題更是被推上了風口浪尖。
令人欣慰的是,越來越多人拿起了法律武器捍衞自身合法權益:在法國,今年3月24日,巴黎大法庭開庭審理去年10月法國第二次封城後在社交媒體上傳播的仇視亞裔推文一案,5名19歲到25歲間的法國學生把對“封城”的憤恨發泄在華人頭上,因而被控種族歧視及挑起仇恨;在澳大利亞,2020年,遭到惡意抹黑的華人市議員和華商將媒體告上法庭……
但是,反歧視註定是場“持久戰”。法國警方指出,從警方統計數據,看不出有特別針對亞裔的犯罪。這種統計數據和旅法華僑華人的心理感覺出現的偏差,正是問題所在。要改變長久以來的隱忍習慣,走上街頭,大聲喊出自己的訴求,或是走上法庭,堅定捍衞自己的權益,對於海外華僑華人而言並不容易。
如今,針對亞裔歧視的抗議浪潮以及為數不多的訴訟案件,都是可喜的進展。征途漫漫,惟有奮鬥。(張紅)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1年04月05日 第 06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