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借船出海”、交叉聯訓,這些人才培養新路徑值得借鑑

由 慕容亦凝 發佈於 綜合

火箭軍參謀部某大隊開拓人才培養新路徑

聯合育才催生導彈保障精兵

解放軍報訊 記者王衞東、通訊員張懷森報道:這段時間,火箭軍參謀部某大隊高級工程師劉豐不再因為技術攻關遭遇瓶頸而感到苦惱了。通過該大隊實施的“借船出海”人才培養新路徑,劉豐被派往廠家進行技術交流和學習。藉助廠家科研資源,劉豐學到了急需的新技術,不僅科研成果如期落地,還帶出一批技術骨幹。該大隊領導介紹,他們及時轉變工作思路,借用外部平台及人才資源,以外學外訓、聯合攻關等方式拓寬人才培養路徑,加速官兵能力素質升級。

在此前的一項技術攻關過程中,劉豐遇到了技術難題。眼看預定研發期限臨近,他無奈提議請“外援”。“直接把專家請進來幫助解難,問題解決更快,但官兵卻無法補齊自身能力的短板。”該大隊黨委感到,作為火箭軍新質作戰保障力量,大隊組建時間不長,距離履行使命任務的要求尚有不小差距,人才隊伍、能力結構急需轉型升級。

為此,該大隊及時糾正官兵的等、靠思想,轉變遇到困難就“搬救兵”的思路。他們結合使命任務,先後與作戰部隊、院校、武器研製機構和生產廠家簽訂聯合育才協議,通過把官兵“送出去”進修學習等方式,加速人才成長步伐。

和劉豐一樣,高級工程師蘇明曉也是“借船出海”人才培養新路徑的受益者。面對某型武器測繪的新要求和高標準,蘇明曉着手研製集成設備,但因自身技術積累不夠,攻關受阻。大隊派他駐廠跟訓數月,邊學邊研。回到部隊,他的創新成果使測量精度大幅提升,獲得火箭軍技術革新競賽銅獎。

從“請”到“送”的轉變中,導彈保障官兵攻堅克難、獨當一面的能力素質不斷提升。據瞭解,近兩年,該大隊通過與軍內外單位深度開展技術合作、課題研究,培養了一批“種子型”專業骨幹,多項建設列入上級試點,10餘個科研課題納入上級有關創新項目。“借船出海”聯合育才催生導彈保障精兵,新的人才培養機制正在發揮作用。

北部戰區探索聯合作戰指揮人才培養新路

軍種交叉聯訓部隊參謀人員

解放軍報訊 常猛、特約記者李祥輝報道:前不久,陸軍少校李夢春實現了一個“從不敢想的夢”——跟隨海軍戰艦遠航大洋。這位來自陸軍某部的參謀,被北部戰區派往海軍某基地進行交叉聯訓。在海軍部隊,他滿懷激情與海軍戰友並肩戰鬥,應對處置各類突發情況,錘鍊聯合作戰本領。“交叉聯訓的日子裏,我既熟悉了海軍主戰裝備的戰術技術性能,也在潛移默化中養成了聯合作戰的思維方式和溝通習慣。”李夢春説。

與李夢春一樣,北部戰區陸、海、空、火箭軍等各軍種機關和軍以下部隊擔負作戰值班任務的參謀人員,分批次輪流到不同軍種部隊進行為期數月的交叉聯訓。這是北部戰區探索聯合作戰指揮人才培養新路帶來的新變化。

“現代戰爭打的是聯合作戰,對軍種參謀人員的能力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北部戰區政治工作部幹部局領導介紹,他們發揮戰區聯合作戰指揮體系的體制優勢和平台優勢,以戰領建、為戰而訓,按照“體系練兵、任務牽引、要素聯動、席位強能”的思路,打破各軍種以往“單線指揮”“單一培養”“單獨訓練”的傳統育人模式。他們通過在戰區軍種部隊之間組織交叉聯訓,全面提升參謀人員聯合素養和指揮素養,為未來聯合作戰軍種部隊之間指揮控制和密切協同奠定基礎、提供支撐。

為確保交叉聯訓規範有序、常態運行,北部戰區政治工作部研究制定了《軍種部隊參謀人員交叉聯訓實施辦法(暫行)》。交叉聯訓人員重在熟悉掌握指揮鏈上不同軍種的職能任務、席位職責、運行機制和軍種文化。交叉聯訓期間,聯訓對象接受所在單位日常教育管理。交叉聯訓結束後,各承訓單位集中對參訓人員進行考核講評。

據悉,下一步,北部戰區將本着積極穩妥、突出重點、講究效益的原則,常態化組織軍種部隊參謀人員交叉聯訓。同時,他們還將不斷完善交叉聯訓機制,確保交叉聯訓成為提升各軍種參謀人員聯合素養、指揮素養的有效方式。

本文刊於1月19日解放軍報01版

來源:解放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