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中消協:超八成受訪者對國內消費環境總體表示滿意

由 宮繼梅 發佈於 綜合

  今天是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中國消費者協會今天發佈2023年“提振消費信心”消費維權年主題調查結果,這也是中消協自2016年起連續第8年圍繞消費維權年主題策劃實施專題調查並開展宣貫解讀工作。調查結果顯示,多數受訪者認為消費環境越來越好,近八成受訪者對未來一年經濟發展狀況有信心、消費環境將變得更好,公眾信心總體樂觀。

  今年1月,中消協正式公佈2023年消費維權年主題為“提振消費信心”。圍繞年主題內涵及消費者意見感受,中消協於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來臨之際組織開展本次消費信心與消費環境感知問卷調查活動,最終回收21913個有效樣本,覆蓋全國各省市,具有較好的廣泛性和代表性。

  調查發現,超八成受訪者對國內消費環境總體表示滿意,多數受訪者對消費監管力度與成效表示認可,認為消費環境越來越好。線上線下消費市場發展各有特色,線下市場規範度評價高於線上,線上消費信任度則明顯增加;在企業經營表現中,“售後保障”與“評價口碑”最受關注。

  調查顯示,消費者通過多種方式獲取消費資訊信息,社交網絡和新媒體傳播影響力加大。各類促消費活動具有較強吸引力,超七成受訪者關注並參與。從消費者自我評價來看,多數人認為自己能夠理性消費,綠色低碳、精打細算、貨比三家是主流消費心態;從過去一年的情況看,61.8%的受訪者認為自己屬於“消費升級”,佔比最高;32.9%的受訪者認為自己屬於“消費平級”,即沒有太大變化;5.3%的受訪者認為自己屬於“消費降級”。

  調查表明,消費者認為當前消費環境仍然存在短板。其中,“個人信息泄露煩擾多”排在各類問題首位;28.3%的受訪者認為消費中浪費現象(如餐飲浪費)比較嚴重;26.6%的受訪者認為網絡謠言多發,問題相對突出。消費者關注度較高的消費環境問題還包括預付費/卡商家跑路、虛假宣傳或引人誤解的宣傳,佔比人羣均超過20%。

  調查數據同時表明,超九成消費者能夠識別消費問題,維權意願持續增強,選擇“默默忍受”的消費者比例較往年繼續降低。從有過維權經歷的受訪者反饋來看,近八成對維權結果表示滿意。

  據中消協有關負責同志介紹,消費者積極點贊過去一年來的消費維權亮點變化,42.4%的受訪者認為消費者更加敢於維權值得點贊,37.4%的受訪者點贊企業經營者服務態度有所改進,35.9%的受訪者點贊消協組織維權效能極大提升,社會共治取得積極成效。與此同時,一些維權難題仍待解決,如維權不及預期(36.7%)、信心仍然不足(34.7%),維權過程煩瑣(32.5%)、成本高(29.5%),以及維權舉證困難(34.2%)、技巧和專業性強(29.5%)等。既有觀念上需要強化的部分,也有維權機制和技術層面可以提升的地方。

  2023年消費維權年主題調查表明,78.4%的受訪者對未來一年本地區經濟發展狀況有信心,77.9%的受訪者認為未來一年消費環境狀況將變好,公眾信心總體樂觀,且較2022年情況有所提升。62.9%的消費者認為未來一年家庭收入將增加,預計家庭消費支出增加的比重要高於預計儲蓄增加的比重,消費動能釋放趨勢明顯;約六成消費者認為“報復式消費”出現的可能性高。“消費信貸”受到大眾歡迎,約三成受訪者表示需謹慎。

  結合本次年主題調查發現及相關問題,中國消費者協會提出四點具體建議和倡議:一是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統籌協調線上線下消費市場,進一步提升各項政策和促消費舉措的精度、温度和力度,不斷激發消費活力、釋放消費潛力,挖掘消費“潛力股”。二是持續推進消費環境建設,統籌社會誠信體系建設與消費環境法治建設,優化商品和服務供給,大力解決個人信息泄露、預付式消費跑路、“價格刺客”等熱點焦點問題,為促進消費回暖創造有利條件,守護城市“煙火氣”。三是大力提振消費信心,一方面要不斷優化消費體驗,創造消費便利,改善消費預期,着力消除信息不對稱、信任感不強等問題,讓消費者能消費、敢消費、願消費;另一方面倡議引導消費者樹立科學、健康的消費觀念和理性、文明的維權習慣,崇尚勤儉節約、抵制餐飲浪費,減少過度包裝和生態環境污染。四是倡導“消費者優先”原則,進一步完善監管規則和交易規則,強化服務保障和支持體系建設,及時妥善處理各類糾紛問題,織牢織密消費維權“安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