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00年,作為中國特有物種,橫斑錦蛇被列入《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隨後,被收錄為中國極危動物。但關於它的研究,曾長時間停滯不前。
“它的性格太安靜了,太機警了。”8月14日中午,記者再次來到實驗室時,陳澤擰正在調試室温。眼下,正是孵化的關鍵時段,温度的把控必須嚴格。
説起橫斑錦蛇的安靜,陳澤檸提及了它的綽號“世界上最美的蛇”“雅蛇”。
前者,是因為它出眾的外表,以及它被列入屬於遊蛇科錦蛇屬,在國外,錦蛇屬被人翻譯為“beautifulsnake”。而最新的分類學研究結果,將橫斑錦蛇與其近源種有着“美女蛇”稱號的玉斑錦蛇,被劃歸到一個新屬,它們與我國另外一種被稱為“玉女蛇”的方花麗斑蛇,在全世界被認為是中國最美的三種蛇。橫斑錦蛇也是這三種蛇中目前發現最稀少的。
後者,與它最初發現地雅安和性格有關。則陳澤擰介紹,橫斑錦蛇的首次發現是在1929年。當時,美國動物學家史丹吉(Stejneger)在雅安地區採集到一副雄性標本。但此後的半個世紀,它再無蹤跡。
由於史丹吉並未標註具體的採集地點,也未記錄其生活習性、生存環境等關鍵資料。由於世界上僅存這一副標本,且遠在美國。所以,在它消失期間,不斷有人質疑其是否存在。也有人認為,是不是史丹吉弄錯了,將它和與它外形類似的玉斑錦蛇混為一談。
省林科院副院長劉少英説,如果一個物種長時間沒有出現,會有人質疑它的是否存在,“滅絕了,還是根本就不存在”。
直到20世紀80年代,西華師範大學教授鄧其祥等人,在卧龍自然保護區及甘孜州瀘定縣海螺溝森林冰川公園採得標本。爭議聲最高的時候,趙爾宓院士還專門撰文論證橫斑錦蛇的確存在。不過,在世紀之初,趙爾宓的在其代表作《中國蛇類》中,卻對橫斑錦蛇產地、生活習性均未作説明。
“其實,是因為沒見過活體,太少,又難見到。”丁利説,就在2012年前後,有專家專門從分子學結構論證了橫斑錦蛇的存在,質疑聲才逐漸消失。雖然是一直是橫斑錦蛇存在論的堅定支持者,但丁利第一次接觸到活體,還是在2014年7月。當時,他根據有限的資料記載和橫斑錦蛇近親的生活習性,在喇叭河自然保護區轉了一個多月,最終確定了疑似蛇洞。
“我就在這裏蹲守了三四天,那是雨季,到處都是螞蟥,每天巴掌都要拍麻掉。好在,最後陸續抓了兩條蛇,一檢查,正好可以配對。”丁利説,也正是這次野外捕獲,讓他最終確定了橫斑錦蛇的性格特點和生活習性:喜歡安靜;除非是天氣特別悶熱或者剛下過雨的早晨和黃昏,否則它根本不會外出活動。
“橫斑錦蛇,無論是珍惜度還是資源分佈上説,是名副其實的蛇類大熊貓”。丁利説,調查發現,宏觀層面,橫斑錦蛇的棲息地與大熊貓高度一致。微觀上,它主要生活于于海拔1500-2600米的濕潤山中,棲息地多為落葉闊葉林下或農耕地草叢、灌木叢中。
在項目啓動前,橫斑錦蛇被認為分佈於汶川、寶興、瀘定及石棉等地,曾被認為是川西地區特有種。
而在項目進行中,為了弄清橫斑錦蛇的生活習性,團隊成員多次深入深山老林尋找其蹤跡。去年夏天,研究人員發現,它的棲息地一直延伸至秦嶺南側的陝西佛坪自然保護區一帶。這也打破了此前該蛇的分佈區劃定,將其分佈區大為擴展。
更奇特的是,通過在陝西野外觀測獲得的標本照片研究,橫斑錦蛇的陝西種羣,體背橫斑條數較四川種羣稀少,“説來也很有趣,陝西秦嶺的大熊貓種羣跟四川的也不一樣。”丁利博士説,形態學特徵表明,橫斑錦蛇已經形成了四川和陝西兩個特徵鮮明的局域種羣,“究竟是生活環境的差異還是遺傳漂變導致的,目前還不得而知。”
此外,也正是這次發現,證實了此前的推論:橫斑錦蛇與國寶大熊貓的分佈區域高度重疊。“因為在它生活的地方,也幾乎都是野生大熊貓的棲息地。”丁利認為,關於橫斑錦蛇和大熊貓的同域分佈,還有更多的未解之謎待解。它們是否與大熊貓的分佈格局,有着相似的演化歷史,需要更加深入研究。這對現生物種的瀕危機制和保護研究具有重大意義!”不過,可以肯定的是,作為一個生態環境的指示物種,橫斑錦蛇的存在,自然是一個地區生態環境優良的佐證。
“我們想,一個瀕危物種的拯救與延續,意義不止於物種多樣性的保護,還有其他的含義。”相關專家表示,首先,從動物分類學和進化機制上,橫斑錦蛇的深入研究有助於瞭解近緣種的分化和物種形成機制;其次,作為跟大熊貓同域分佈的中國特有瀕危物種,對我們瞭解瀕危物種的分佈格局和瀕危機制有很大的研究意義;最後,作為我國特有珍稀瀕危爬行動物,橫斑錦蛇的人工繁育,對我國特有珍稀蛇類的保護和人工繁育,具有里程碑的意義,打破了我國珍稀蛇類全由外國人率先繁育成功的先例。
此前,玉斑錦蛇和莽山烙鐵頭這兩種具有國際知名度的中國蛇類,均被德國、俄羅斯和美國等國外動物園和相關科研機構率先人工繁育成功。
它的未來:保護級別亟待明確,保護知識的公眾教育需普及
“這一次,由雅安市天全縣政府林業部門出面,組織對橫斑錦蛇的資源調查和開展保護生物學的研究,不僅是保護意義重大,而且非常具有前瞻性。”丁利説,人工繁育不代橫斑錦蛇已經完全脱離危險境地。
丁利認為,作為一種我國特有的珍稀爬行動物,橫斑錦蛇和很多其它爬行動物一樣,並沒有得到人類主動的保護。
“當然,這與於爬行動物生活隱秘,不容易進入人類的視線有關。”丁利説,目前,除少數幾種如蟒蛇、揚子鱷、海龜等幾種較大型的爬行動物,我國大部分的爬行動物都沒有進入國家重點野生動物保護名錄,也就沒能獲得有效的保護。如今,爬行動物中的部分物種,如大部分的閉殼龜類、斑鱉等,已經達到野外滅絕的邊緣,錯失了最佳保護時機。
“橫斑錦蛇其實是被動保護的。”四川師範大學教師侯勉説,橫斑錦蛇的野生種羣保護,主要得益於大熊貓保護區的建設,“也就是大熊貓的傘護作用”。但侯勉認為,應該注意到橫斑錦蛇保護工作的特殊性,由於其體型較小,自我保護能力和遷徙能力較差,隨着棲息地開發進程的加快,常常面臨來自人類活動的各種威脅。
丁利透露,在野外調查中,他曾發現,不少棲息地周邊農户對橫斑錦蛇在內的一批無毒蛇採取捕殺態度,“有的直接被過往車輛軋死在路上,太可惜了。”他認為,當務之急,是有效的工作是提高公眾,尤其是產地原住民的保護意識,普及保護知識。同時,在省級層面,強化其安於之外,率先明確和提升其保護級別,進而開展棲息地生境的保護和修復工作。
“橫斑錦蛇是一種美麗而温順的無毒蛇類,主要捕食森林中的小型齧齒類動物,不會對人類造成任何威脅。”丁利説,橫斑錦蛇的特殊而鮮明的體色特徵,很容易與其它有毒蛇類相區別,“真的不要輕易傷害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