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教師有能力教好孩子嗎? 2015.6.9日
鄉村教師曾是讓人羨慕、尊敬的職業
鄉村教師,出現於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當時中國廣大農村經濟落後,生活貧困,普遍缺少有文化的農村教師,而農村隨着人口急劇增長,學齡兒童大量增加。為解決農村教育問題,各級政府大量招收鄉村教師。其中只有部分是師範類畢業的青年,其餘大量是社會青年,他們文化程度不一,有高中畢業;有初中畢業;大部分只是小學畢業。在經過簡單的招考手續後,隨即補充到各個崗位。其性質有公辦、民辦和代課等。
除了政府招錄,數以百萬計下放到農村的知識青年,有許多就做起了鄉村教師。據統計,這一時期中國人識字率和入學率大規模增加,小學入學率即由1963年的57%大幅提升至1976年的96%。
法學家馮象是“老三屆”知青裏的最後一撥,他被下放到了雲南,勞動了兩年後成了當地一名鄉村教師。據他回憶,當時有一部越南電影《鄉村女教師》,描寫的內容跟他的生活一模一樣。步行好幾天走進大山裏的一個小山寨,村裏分他一間茅草房,一半用來睡覺,另一半當教室,中間釘上木板隔起來。孩子們由他按照年齡大小進行編排,村裏的文化教育就全權交給了他。“當了老師就有一份口糧,知青種地不行,教書是受歡迎的。當地的少數民族最歡迎兩種人:醫生和老師,對這兩種人特別尊敬。學生們幫我打柴挑水,家裏有什麼好吃的也給我端過來。他們有很多人現在都當了官,還經常邀請我回去看看。”
上世紀70、80年代,農村裏拿工資的“國家老師”是很受人尊敬的,甚至民辦老師也是很令人羨慕的職業。
●如今當個鄉村教師,還比不上當小工
根據2011年的統計數據,全國義務教育階段有專任教師868.84萬人,其中,74.57%分佈在鎮區和鄉村,近四分之一在艱苦地區工作。
以往教師在鄉村是“先生”,而如今的鄉村教師的地位極低。一些教師甚至覺得自己不如一個進城務工者。
造成鄉村教師地位低的重要原因是待遇低。
今天,鄉村教師經濟依然窘迫。根據東北師範大學發佈的《中國農村教育發展報告2013-2014》,中國鄉村教師2013年平均工資為2359元,而在城市,這一數字超過4000元。
據《光明日報》2014年的報道,除去住房公積金、養老金等固定的非現金工資,71%的鄉村教師的可支配月工資為1500元到2000元,15%的教師可支配月工資為2000元到2500元,少數教師月工資能夠到達2500元到3000元,也有部分教師月工資在1500元以下。
湖南一所省重點中學的原校長曾向媒體表示:“我有個學生,畢業之後,心懷理想決定回到農村當老師。可是他是整個村裏掙錢最少的人。”為貼補生活,這個鄉村教師只好白天教村民的孩子上課,晚上卻到學生家裏給人家搬磚、蓋房子、幹活掙外快貼補生活,被人家稱為“半邊户”。
根據調研數據,初期月工資達到3001-4000元時,就有79.4%的受訪大學生表示願意去農村任教;如果工資達到4001-5000元,88.07%的大學生都願意下到農村。
除了待遇低,鄉村教師的困境是全方位的。他們教學壓力大,一人身兼數職,還要與名目繁多的比賽、檢查、考核周旋;他們出路不多,在職稱評定上也處於劣勢。有調查顯示,鄉鎮初中教師晉升高級職稱,平均要比城市和縣城教師晚近2年,村屯小學教師要晉升高級職稱,則要比縣城小學教師晚4年半。
在一些偏遠地區,農村的生活狀態也讓鄉村教師頭疼。不要説尋找伴侶、生病看病這樣的大事,有時甚至連吃上一碗熱飯、喝上一杯乾淨的水、過上一個雙休日等平常人看來再普通不過的小事,對他們來説也是一種奢求。
而當鄉村教師苦守着多年的清貧度日時,從勞作了幾輩子的土地上走出來的村民陸續發家致富。當在鄉村裏衡量一個人是不是“能人”的標準是賺錢的多少時,鄉村教師最後一絲榮譽感也被擊垮了。
結果就是,那些被鄉村教師送出門的農村學生,都不願意回到家鄉教書。那些回到農村的教師,在鄉村學校工作2至3年不是被關係調走,就是再考入其他單位或部門。
●鄉村教師有能力教好孩子嗎?
鄉村教育的水平,幾乎繫於鄉村教師一人之身。
幾十年來鄉村教師的水平有高有低。1972-1977年,正值文革後期和恢復高考初期,有許多知青充當了鄉村教師,這一時期鄉村知識分子不僅受人尊重,而且文化程度相對較高。1978-1982年,國家恢復高考制度,文化人大多以高考的方式進城,導致鄉村文化人流失。1983-1987年,國家中師和師專得以恢復招生,在計劃分配體制下許多農村生源畢業後又回到家鄉任教。1988-1992年,隨着商品經濟的發展,城鄉差距開始加大,高校畢業生回鄉任教熱情下降,加之90年代末開始的大規模農村撤點並校,農村教育的衰落和優秀農村教師的流失、短缺,是不爭的事實。
據《中國農村教育發展報告2012》顯示,如今的鄉村教師中,中老年男性佔了主體。他們大多數是曾經的老民辦教師、代課教師等,知識水平普遍落後,授課專業的對口率低。雖然四五十歲的他們已是學校的教學主力,但由於缺乏專業培訓,很多人都不懂如何教學。”
當城市教師的主體學歷早已實現了從中專到本科甚至研究生的飛躍時,鄉村教師第一學歷畢業院校主要為中師和師專畢業生,甚至還有部分鄉村教師沒有讀過正規師範院校。據《中國青年報》報道,鄉村教師羣體中,畢業院校所佔比例排在前三位的分別是中等師範學校、大專院校和省屬普通本科高校,三者合計佔到86.05%。而985和211高校畢業生只佔調研樣本的2.46%,即使省屬重點本科高校畢業生也只佔5.50%。農村教師優秀人才缺少成了一個不爭的事實。
此外,鄉村語文、數學教師較多而外語、音樂、體育和美術教師不足。
當城市兒童在設備一流的校園裏讀書,接受科班出身老師的輔導時,農村孩子們卻還都蜷縮在破敗的教室裏,在缺少合格老師的情況下艱難地學習英語、數學,更別提其音樂體育教育水平、互聯網知識了。農村學校的教育水平和城裏的差距進一步拉大。
●鄉村教師仍是文明的火種
誠然,鄉村教師的業務素質顯然已經越來越難以符合實際需要,但是作為農村基礎教育的守望者,鄉村教師在很大程度上仍影響着寒門學子的前途,有時甚至可以説他們是鄉村和外部文明世界唯一的紐帶,是文明的火種。
劉慈欣的短篇科幻小説《鄉村教師》描寫了這樣一個鄉村教師。貧病交加的他身處一個被窮逼瘋了的村子:“這個山區是這個國家最貧困的地區之一。但窮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那裏的人們對現狀的麻木。記得那是好多年前了,搞包產到户,村裏開始分田,然後又分其它的東西。對於村裏唯一的一台拖拉機,大夥對於油錢怎麼出機時怎麼分配總也談不攏,最後唯一大家都能接受的辦法是把拖拉機分了,真的分了,你家拿一個輪子他家拿一根軸……”
可就是這位死期將近的鄉村教師,在愚昧落後的地方仍堅持傳授知識,臨死前,他教孩子們背下了暫時還理解不了的牛頓三大定律。這些不知道意義何在的堅持,後來卻意外拯救了世界。
這位渺小而卑微的鄉村教師,在小説戲劇化的格局中充當了兩種文明生命體之間溝通的媒介,他傳授的知識足以改變人類命運。
今天無數囿於現實困境中的鄉村教師,還在做着同樣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