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思錄|優化營商環境不妨從清除隱性壁壘入手
北京市近日出台《清理隱性壁壘優化消費營商環境實施方案》,聚焦餐飲、連鎖超市等8個業態,提出51項改革任務打通痛點堵點。這些改革任務既包括准入準營、監管執法等共性任務,還提出個性化改革任務,旨在清除阻礙市場主體公平競爭的隱性壁壘,為企業營造更好發展環境。(據《北京日報》1月31日報道)
推動實現食品經營許可全程網辦、為連鎖企業提供集中批量辦理業務、制定實施商圈外擺經營管理規則、優化電商零售發展環境……北京市以清除隱性壁壘為抓手,出台切實可行的改革辦法,在優化消費營商環境上集中發力,抓住了影響消費市場繁榮的“牛鼻子”,將使企業享受到更精細化的服務、更好的體驗和更多的獲得感。
什麼是隱性壁壘?形象地説就是“玻璃門”——看着可以進去,但真走過去,頭上會被撞個大包。現實中,隱性壁壘多種多樣:在招投標領域,有的精準設置投標條件,提高報名門檻,為個別企業“蘿蔔招標”創造條件;在食品經營領域,經營許可通過率低、核查時間長,經營者經常要多頭跑、多次跑……隱性壁壘的存在,挫傷了市場主體投資興業的積極性,阻礙了市場公平競爭,更不利於建設國內統一大市場。這也是為什麼在簡政放權的大背景下,依然還有企業和羣眾感覺辦事難的一個重要原因。
隨着“放管服”改革進入深水區,那些明顯不合理的審批事項大多已經被取消,剩下的都是一些難啃的“硬骨頭”,而隱性壁壘就是其中之一。缺乏明文規定、具有隱蔽性、貌似合法性……隱性壁壘的存在容易讓我們陷入“無物之陣”。深化改革難,破除隱性壁壘難,但辦法總比困難多,只要下定決心、找準癥結、對症下藥,問題就一定能得到解決。在這方面,北京市此次清除隱性壁壘的改革思路和舉措,值得我們學習借鑑。
志不求易,事不避難。優化營商環境不妨從清除隱性壁壘入手,為各類市場主體公平競爭創造良好條件,充分激發市場主體活力。(賈東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