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0時22分,寒露,天氣漸寒,萬物衰退。這是二十四節氣中第一個帶“寒”字的節氣,意味着全國大部地區將由涼爽向寒冷過渡。
寒露之後,露水增多,氣温更低。此時我國有些地區會出現霜凍,北方已呈深秋景象,白雲紅葉,偶見早霜。南方也秋意漸濃,蟬噤荷殘。
寒露腳不露,防“寒從腳生”
諺雲:“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寒露後,別再“秋凍”了,更應注重足部保暖,穿保暖性能好的鞋襪,注意及時添加衣物。
防“寒從足生”。可每天晚上用熱水泡腳,這樣可以使足部的血管擴張、血流加快,改善腳足部皮膚和組織營養,減少下肢痠痛發生,緩解疲勞。
此時的氣候容易患上季節交換的感冒發熱,這些季節性的常見病都要充分防範。
早睡早起,順應陽氣收斂
寒露過後晝短夜長,自然界中的“陽氣”開始收斂、沉降。此時便是人們保養陽氣之時,因此,人們的起居時間也應當做相應調整。
秋季宜早睡早起,保證睡眠充足。早睡可順應陽氣收斂,早起可使肺氣得以舒展。每天可多睡1小時,緩解秋乏。注意勞逸結合。
深秋寒氣襲人,既要防止受寒感冒,又要經常打開門窗,保持室內空氣新鮮。可以放置空氣淨化器,可以放一點淨化空氣的綠植等。
養肺生津、健脾益胃
寒露養生食譜宜以潤肺生津、健脾益胃為主。
對付秋燥可以選擇“朝鹽晚蜜”:“朝朝鹽水,晚晚蜜湯”。白天喝點鹽水,晚上則喝點蜜水,可以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秘。此外,蜂蜜對神經衰弱、高血壓、冠狀動脈硬化、肺病等,均有療效。在秋天經常服用蜂蜜,還可以起到潤肺、養肺的作用。
為防“燥氣”,這個時節的飲食應不吃或少吃辛辣燒烤食品,宜多吃芝麻、糯米、粳米、蜂蜜、乳製品等柔潤食物,以及潤肺潤燥的新鮮瓜果蔬菜、豆類及豆製品,同時增加雞、鴨、牛肉、豬肝、魚、蝦、山藥等以增強體質。還可以煮一點百棗蓮子銀杏粥經常喝,經常吃些山藥和馬蹄也是不錯的養生辦法。
“多事之秋”,慢性病及時治療
寒露過後,隨着氣温不斷下降,感冒是最易流行的疾病,心腦血管病、中風、慢性支氣管炎、哮喘等也容易復發,可謂“多事之秋”。尤其對於中老年人的身體健康,更是至關重要。
必要時必須進行中醫治療,中藥、針灸、艾灸、埋線等尤其對心腦血管疾病、中風、哮喘等有很好療效,為能在冬天過得舒適、避免生病,對於此類疾病預防和治療同等重要。
李鐵紅,北京陽光萬物中醫研究院院長,北京首大耳鼻喉醫院、北京中仁中醫院等醫院特約出診專家。點擊最上方可關注,或添加個人微信號 beijinglitiehong
二十四節氣歌
春雨驚春清谷天,
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寒露,是農曆24節氣中的第17個節氣,屬於秋季的第五個節氣(俗稱“秋老五”),表示秋季時節的正式開始;時間在公曆每年10月7日~9日。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説:“九月節,露氣寒冷,將凝結也。”寒露的意思是氣温比白露時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結成霜了。寒露時節,南嶺及以北的廣大地區均已進入秋季,東北進入深秋,西北地區已進入或即將進入冬季。
寒露 10月8日 養陰防燥 潤肺益胃
節氣特點
一年24個節氣,每個節氣15天前後。我國將五天稱為“一候”,“三候”為一個節氣。每一候均以一種物候現象作相應,叫“候應”。
我國古代將“寒露”分為三候:
一候鴻雁來賓,
二候雀入大水為蛤,
三候菊有黃華。
意即:此節氣中鴻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隊列大舉南遷;深秋天寒,雀鳥都不見了,古人看到海邊突然出現很多蛤蜊,並且貝殼的條紋及顏色與雀鳥很相似,所以便以為是雀鳥變成的;第三候的“菊始黃華”是説在此時菊花已普遍開放。
節氣民俗
觀紅葉
觀紅葉
寒露時節到香山賞紅葉早已成為北京市民的傳統習慣與秋季出遊的重頭戲。秋風颯颯,黃護葉紅。寒露過後的連續降温催紅了京城的楓葉。金秋的香山層林盡染,漫山紅葉如霞似錦、如詩如畫。
秋釣邊
秋釣邊
此時陽光不若夏季猛烈,深水區難以被曬透,所以魚、蟹都移向更為温暖的淺水區,正是臨水垂釣的大好時機。
節氣養生
秋季,從立秋至立冬前,包括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六個節氣。氣候由熱轉寒,是陽氣漸收,陰氣漸長,由陽盛轉變為陰盛的關鍵時期,是萬物成熟收穫的季節,人體陰陽的代謝也開始陽消陰長過渡。因此,秋季養生,凡精神情志、飲食起居、運動鍛鍊,皆以養收為原則。
|精神調養|
秋內應於肺。肺在志為憂,悲憂易傷肺。肺氣虛,則機體對不良刺激耐受性下降,易生悲憂情結。
秋高氣爽,秋天是宜人的季節,但氣候漸轉幹燥,日照減少,氣温漸降;草枯葉落,花木凋零,常在一些人心中引起淒涼,垂慕之感,產生憂鬱、煩躁等情緒變化。保持神志安寧,以避肅殺之氣;收斂神氣,以適應秋天容平之氣,我國古代民間有重陽節(陰曆九月九日)登高賞景的習俗,也是養收之一法,登高遠眺,可使人心曠神怡,一切憂鬱、惆悵等不良情緒頓然消散,是調解精神的良劑。
|起居調養|
早卧以順應陽氣之收,早起,使肺氣得以舒展,且防收之太過。初秋,暑熱未盡,涼風時至,天氣變化無常,則使在同一地區也會有“一天有四季,十里不聞天”的情況。因而,應須多備幾件秋裝,做到酌情增減。不宜一下子着衣太多,否則易消弱機體對氣候轉冷的適應能力,容易受涼感冒。深秋時節,風大轉涼,應及時增加衣服,體弱的老人和兒童,尤應注意。
|運動調養|
秋季吐納健身法,對延年益壽有一定好處。具體做法:每日清晨洗漱後,於室內閉目靜坐,先叩齒36次,再用舌在口中攪動,待口裏液滿,漱煉幾遍,分3次嚥下,並意送至丹田,稍停片刻,緩緩做腹式深呼吸。吸氣時,舌舔上齶,用鼻吸氣,用意將氣送至丹田。再將氣慢慢從口呼出,呼氣時要稍揾(音致,擦的意思)口,默唸(口四)(音審),但不要出聲。如此反覆30次。秋季堅持練此功,有保肺強身之功效。
|飲食調養|
酸味收斂補肺,辛味發散瀉肺,秋天宜收不宜散。秋季時節,可適當食用如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蘿、乳品等柔潤食物,以益胃生津,有益於健康。
節令美食
沙蔘百合銀耳湯
沙蔘百合銀耳湯
原料:幹銀耳20 g,百合 10g,北沙蔘10 g,冰糖適量。
做法:清水泡發銀耳,去蒂後撕成小朵;百合、北沙蔘洗淨備用;把銀耳、百合、北沙蔘一起放入砂鍋中,倒入適量中性礦泉水,武火煮沸後,文火慢煮1小時。出鍋前加冰糖調味即可。
功效:具有滋陰潤燥、養胃生津、止咳化痰的功效。秋季多幹燥,食用後可以滋潤五臟,預防多種秋季流行病。此湯有一定的助消化、減肥的功效,適合肥胖人羣食用。
節令中藥
秋季氣候乾燥涼爽,津液易傷,宜予平補,宜採用生津養陰、潤膚的中藥。常用的藥物有麥冬、沙蔘、白芍、百合、熟地、當歸、桑葚、菊花等。肺燥咳嗽者,還宜選用甜杏仁、川貝母等,對緩解秋燥多有良效。
更多本草養生經典,關於“本草小生”!
(2017-10-02)
寒露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七個節氣,屬於秋季的第五個節氣,表示秋季時節的正式開始;時間在公曆每年10月7日~9日。視太陽到達黃經195°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説:“九月節,露氣寒冷,將凝結也。”寒露的意思是氣温比白露時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結成霜了。寒露時節,南嶺及以北的廣大地區均已進入秋季,東北進入深秋,西北地區已進入或即將進入冬季。
寒露(圖片來源網絡)
每年10月8日或9日是太陽到達黃經195°時為寒露。
我國將寒露分為三候:“一候鴻雁來賓;二候雀入大水為蛤;三候菊有黃華。”此節氣中鴻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隊列大舉南遷;深秋天寒,雀鳥都不見了,古人看到海邊突然出現很多蛤蜊,並且貝殼的條紋及顏色與雀鳥很相似,所以便以為是雀鳥變成的;第三候的“菊始黃華”是説在此時菊花已普遍開放。
寒露之後,露水增多,氣温更低。此時我國有些地區會出現霜凍,北方已呈深秋景象,白雲紅葉,偶見早霜,南方也秋意漸濃,蟬噤荷殘。北京人登高習俗更盛,景山公園、八大處、香山等都是登高的好地方,重九登高節,更會吸引眾多的遊人。
我國傳統將露作為天氣轉涼變冷的表徵。仲秋白露節氣“露凝而白”,至季秋寒露時已是“露氣寒冷,將凝結為霜了”。
這時,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各地氣温繼續下降。華南日平均氣温多不到20℃,即使在長江沿岸地區,水銀柱也很難升到30℃以上,而最低氣温卻可降至10℃以下。西北高原除了少數河谷低地以外,候(5天)平均氣温普遍低於10℃,用氣候學劃分四季的標準衡量,已是冬季了。千里霜鋪,萬里雪飄,與華南秋色迥然不同。
(2017-09-29)
2017年寒露是幾月幾號幾點幾分?2017年寒露後天氣還熱嗎?在日常生活中,二十四節氣的變化非常重要,影響農耕飲食。寒露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我們都知道,寒露節氣之後,天氣漸漸轉涼。
在日常生活中,二十四節氣的變化非常重要,影響農耕飲食。寒露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我們都知道,寒露節氣之後,天氣漸漸轉涼。那2017年寒露是幾月幾號幾點幾分?2017年寒露後天氣還熱嗎?下面wed114結婚網小編為大家帶來詳細內容。
2017年寒露是幾月幾號幾點幾分
2017年寒露是2017年10月8日10:22:05,農曆2017年八月(大)十九。(農曆丁酉年)
寒露是我國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一個節氣,是屬於進入秋季的第五個節氣,代表秋季正式開始。根據《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的解釋::“九月節,露氣寒冷,將凝結也。”意思就是説寒露時期氣温比白露時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將要凝結成霜了。寒露時節,南嶺以及南嶺以北的廣大地區已經進入了秋季,東北和西北地區已經進入或者即將進入冬季了。古時候就把露作為天氣轉涼變冷的表徵。仲秋的白露節氣“露凝而白”,至季秋寒露時已是“露氣寒冷,將凝結”為霜了。
寒露節氣的由來
每年的10月8日前後(10月8日~9日),太陽移至黃經195度時為二十四節氣的寒露。“寒露”的意思,是此時期的氣温比“白露”時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結成霜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九月節,露氣寒冷,將凝結也。”如果説“白露”節氣標誌着炎熱向涼爽的過度,暑氣尚不曾完全消盡,早晨可見露珠晶瑩閃光。那麼“寒露”節氣則是天氣轉涼的象徵,標誌着天氣由涼爽向寒冷過渡,露珠寒光四射,如俗語所説的那樣,“寒露寒露,遍地冷露”。
2017年寒露後天氣還熱嗎
1、氣温降得快更乾燥
氣温降得快是寒露節氣的一個特點。一場較強的冷空氣帶來的秋風、秋雨過後,温度下降8℃、10℃已較常見。不過,風雨天氣大多維持時間不長(華西地區除外),受冷高壓的控制,晝暖夜涼,白天往往秋高氣爽。天氣也變得更加乾燥。據瞭解,寒露是深秋的節令,在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出現“寒”字。此時大雁南飛,菊花漸黃,相比一個月之前的“白露”,此時氣温更低,露水更多,且帶寒意。
2、平均氣温分佈差異大
10月份,我國平均氣温分佈的地域差別明顯。在華南,平均温度大多數地區在22℃以上,海南更高,在25℃以上,還沒有走出夏季;江淮、江南各地一般在15℃-20℃之間,東北南部、華北、黃淮在8-16℃之間,而此時西北的部分地區、東北中北部的平均温度已經到了8℃以下。青海省部分高原地區平均温度甚至在0℃以下了。
3、冷空氣頻繁南下
從氣候學上知,寒露以後,北方冷空氣已有一定勢力,我國大部分地區在冷高壓控制之下,雨季結束。天氣常是晝暖夜涼,晴空萬里,一派深秋景象。在正常年份,此時10℃的等温線,已南移到秦嶺淮河一線,長城以北則普遍降到0℃以下,首都北京大部分年份,此時可見初霜。進入“寒露”後,北方冷空氣的入侵頻率和強度都會加大,氣温降得快是“寒露”節氣的一大特點,一場較強的冷空氣帶來的秋風、秋雨過後,温度下降8℃到10℃是常見的事。
4、天氣降水稀少、雷暴幾乎消失
10月8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寒露”,意味着一年中涼爽向寒冷的轉折。隨着寒露的到來,我國大部分地區將轉涼,東北和西北地區已進入或即將進入冬季,隨之雨水漸少。除全年飛雪的青藏高原外,東北和新疆北部地區一般已經開始飄雪了。
我國大陸上絕大部分地區雷暴已消失,只有雲南、四川和貴州局部地區尚可聽到雷聲。華北10月份降水量一般只有9月降水量的一半或更少,西北地區則只有幾毫米到20多毫米。乾旱少雨往往給冬小麥的適時播種帶來困難,成為旱地小麥爭取高產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
(2017-09-01)
中國的二十四節氣裏有一個白露,還有一個寒露,很多朋友就容易糊塗了。
關於這兩個節氣,有句諺語:“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意思是白露節氣一過,穿衣服就不應再赤膊露體;而寒露節氣之後,就不宜再像夏天那樣光腳,涼鞋該收起來了。白露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五個節氣,一般在每年陽曆的9月7號-8號。而寒露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七個節氣,在每年陽曆的10月7日到9日。
兩者相差一個月,寒露時比白露時天氣涼了很多。如果説白露節氣標誌着炎熱向涼爽的過度,暑氣還沒有完全消盡,早晨可見露珠晶瑩閃光;那麼寒露節氣則是天氣轉涼的象徵,標誌着天氣由涼爽向寒冷過渡,此時的露珠寒光四射,如俗語所説“寒露寒露,遍地冷露”。
寒露時的氣候有兩個明顯的特點。首先是氣温下降快,往往一場秋雨過後,温度就會下降10℃左右。其次是地域差異非常明顯。此時華南地區平均温度大多數在22℃以上,海南則要在25℃以上,還沒有走出夏季;江淮和江南一帶則在15℃-20℃之間,東北南部和華北、黃淮氣温在8-16℃之間,秋意漸濃;而此時西北部分地區、東北中北部的平均温度就已經到了8℃以下,是入冬的節奏了,青海等部分高原地區的平均氣温甚至到0℃以下了。
從寒露開始,雨水逐漸減少,天氣趨於乾燥,晝熱夜涼。此時氣候最大的特點是“燥”,而中醫所謂的“燥邪”最容易傷肺和傷胃。這個季節人們的汗液蒸發較快,常出現皮膚乾燥、皺紋增多、口乾咽燥等症狀,也容易掉髮和便秘。所以養生的重點要養陰防燥,潤肺益胃,避免劇烈運動和過度勞累。
針對這個“燥”字,寒露節氣的飲食養生,就主要在平衡的基礎上,根據個人具體情況,適當多吃甘甜、清淡和滋潤的食品,補脾胃,養肺腸,益胃生津,防治咽乾口燥等症。少吃辛辣刺激和燻烤類食品,注意補充水分,多吃水果。除此之外,還應注意室內保持一定的濕度,塗擦護膚霜等保護皮膚,防止皸裂。
寒露以後氣温不斷下降,空氣乾燥,這樣的條件有利於感冒病毒的繁殖,使得感冒成為這個節氣的多發病。急劇的降温海容易引發心腦血管疾病和肺炎,還容易引起慢性支氣管炎和哮喘的復發,這些疾病都嚴重威脅老年人的生命安全。因此雖然有“春捂秋凍”的説法,但寒露之後就不宜再“秋凍”了。這段時間一定要注意保暖,尤其要注意肩頸、腰背和腳部的保暖。
為什麼要特別提出腳部的保暖呢?因為在人體各部位中,雙腳離心臟最遠,血液供應較少,而且腳部的脂肪層很薄,所以生理結構決定了腳的保温性能差,容易受到冷刺激的影響。而腳部受涼,又容易引起上呼吸道黏膜毛細血管收縮,造成纖毛運動減弱,人體的免疫力也會因此有所下降,從而引發各種疾病。所以在氣温驟降的寒露時節,腳部保暖就顯得格外重要了。除了要穿着保暖性能好的鞋襪外,還要養成睡前用熱水洗腳的習慣,這樣做可以起到擴張血管和改善局部循環的作用,有益於腳部皮膚和組織營養。
隨着寒露時節天氣轉涼,人體的生理機能也開始減退,此時人們特別是女性容易出現體寒和手腳冰涼等症狀。因此,寒露節氣最好減少綠茶、白茶、黃茶等性寒之茶的飲用,改喝茶性較温熱的紅茶,禦寒暖身,暖胃助消化,預防感冒。
不過,一説到養生,不少人往往就理解為各種吃補品,這可是一大誤區,殊不知亂進補反而會補出病來。所以此處必須指出一些進補之忌,給大家提個醒:
一忌無病亂補,既增加開支,又害自身;
二忌虛實不分,不是虛症不宜用補藥,而且虛症還分陰虛、陽虛、氣虛和血虛,如不對症服藥,會反受其害。保健養生雖不像治病那樣需要嚴格區別,但起碼也要分清偏寒還是偏熱,如果補反了,只會雪上加霜;
三忌多多益善,任何補藥服用過量都有害,認為“多吃補藥,有病治病,無病強身”是不科學的;
四忌凡補必肉,動物性食物雖具有較高的營養且味美可口,但肉類不易消化吸收,過多攝入脂類、糖類等物質,反對健康不利;
五忌以藥代食,藥補不如食補;
六忌重“進”輕“出”,提倡在進補的同時,也要重視排便的及時和通暢;
七忌恆“補”不變,任何藥物和食物都既有保健治療作用也有一定的副作用,久服多服會影響體內的營養平衡。而且不同季節對保健藥物和食物也有不同的需求。因此必須根據不同情況予以調整;
八忌越貴越補,燕窩、魚翅之類貴重補品其實並無奇特療效,反倒是紅薯和洋葱之類十分平常的食品,反倒有值得重視的食療價值。凡食療都要針對特定對象和適應症,“缺什麼,補什麼”,切勿憑因其貴賤來分高低。
作者:蘇州小來
(今潮社)
(2016-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