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話題:人民幣不斷貶值 普通人該如何抵禦風險
人民幣不斷貶值,普通人該如何抵禦風險,最近,人民幣跌得人心驚膽戰。11月24日,在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跌破6.92,離岸人民幣跌破6.96 。有分析認為,未來一年人民幣破7是大概率事件,不排除恐慌性下跌的可能。該如何看待這輪人民幣貶值?普通人怎樣才能捂緊自己的錢袋子?
要點速讀1人民幣貶值預期在過去一年中一直存在,此輪人民幣貶值因美元不斷走強。2普通人抵禦人民幣貶值風險沒有特別好的辦法。海外資產配置操作起來大都限制多、投資週期長、門檻高。3形成人民幣貶值預期的根本原因在中國經濟自身,央行不該出手干預匯率。從2015年下半年開始,無論是央行匯率改革還是美聯儲宣佈加息,人民幣貶值的預期都一直存在
2015年發生了兩件對人民幣匯率影響深遠的大事。
一件是“811匯改”。2015年8月11日,央行公告宣佈“強調人民幣兑美元匯率中間價報價要參考上日收盤匯率,以反映市場供求變化”。在美元走強的背景下,人民幣貶值預期升温,在之後三個交易日裏,人民幣匯率貶值約5%。
中國工商銀行城市金融研究所研究員劉新認為,當時市場存在人民幣貶值預期主要源自複雜的國內外形勢:第一,境內部分企業外債較高,美元平倉需求引發境內CNY(在岸人民幣)匯率貶值;第二,離岸市場出現的投機行為,導致境外CNH(離岸人民幣)匯率貶值速度較CNY更快;第三,美元處於強勢週期,國際投機者看空人民幣氛圍濃厚;第四,剛剛經歷股災衝擊,境外市場開始懷疑中國政府穩定金融市場的能力。
另一件事是美聯儲加息。2015年12月17日,美聯儲掌門人耶倫宣佈加息25個基點至0.25%-0.50%。這是自2006年以來美聯儲首次加息,意味着美國結束長期超低利率時代,美國經濟完全進入健康增長的新時期。美聯儲加息後,在岸人民幣就創下了“十連跌”的紀錄,人民幣貶值趨勢更是延續到了來年開年。
美聯儲掌門人耶倫
美聯儲加息,一般情況下,美元會升值。在外匯市場上,美元升值就會導致其他貨幣貶值,國際資本的流向會發生逆轉。隨着中國與全球經濟和金融市場的聯繫越來越緊密,中國將不可避免的受到美聯儲加息的衝擊,人民幣自然也不例外。美元加息加大了人民幣匯率的貶值壓力,因中美利差正向着有利於美元的方向轉換,而利差是匯率的根本驅動力。
此輪快速貶值主要還是因為美元指數大幅升值
進入2016年下半年後,人民幣實際匯率貶值行為和貶值預期相互增強,人民幣貶值預期空前強化。尤其是今年“十一”過後,人民幣兑美元呈快速貶值態勢。
人民幣貶值節奏其實在預料之中——美元指數在不斷增長。據Wind資訊(萬德資訊)報道,自11月7日重拾漲勢以來,美元指數已經累計上漲5%。Wind數據顯示,11月23日,美元指數大幅上漲0.64%,收盤報101.6664,最高漲至101.9088水平,再次刷新近14年以來的新高。
近日在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走勢圖。來源:華爾街見聞
美元指數增長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市場對美聯儲12月加息達成共識。美國商務部(DOC)11月23日公佈的數據顯示:美國10月耐用品訂單較9月增長4.8%,遠超預期。良好的經濟數據提升了多次加息的預期。據芝商所(CME Group)的數據,投資者和交易員用於押注美聯儲政策的聯邦基金利率期貨價格顯示,12月加息的概率為93.5%。
美元升值和美國經濟向好,正在吸引海外資本回流美國尋求投資機會。在這種情況下,人民幣匯率沒有不走弱的理由。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加息週期與美元指數週期並不同步,但美元指數上升的趨勢一般會伴隨整個加息週期,並在加息週期結束後達到高點。
其實,就人民幣指數(一籃子貨幣)而言,人民幣匯率並沒多大貶值。相對其他主要貨幣而言,人民幣的表現恰恰是相當不錯的。若真正出現恐慌性下跌,央行手中仍有工具穩定匯率(龐大的外匯儲備與嚴厲的資本管制)。這也是不少分析者認為不該過度看空人民幣的原因。
此輪人民幣貶值會對經濟產生啥影響?普通人如何抵禦風險?
人民幣匯率持續走弱,對中國利弊兼有。有利之處在於能夠促進中國出口,但在外需不振的情況下,人民幣貶值能在多大程度上刺激出口還未可知。
人民幣貶值,可能加速資本流出。央行網站的數據顯示,9月末外匯儲備降至31663.82億美元,創下2011年12月以來外儲餘額最低水平。此外,截至10月末,央行口徑外匯佔款(央行因購買外匯而相應投放的人民幣)10月降至22.64萬億元,環比縮水2678.64億元,為連續第12個月減少,這暗示資本外流壓力尤在。資本外流可能導致中國未來幾年出現“錢荒”,流動性的緊張會重創中國的房地產業。但就目前來説,對股市、房地產等市場的影響還不夠明顯。
前段時間,斷言中國政府面臨“保房價還是保匯率”的聲音沸沸揚揚。這個命題的內在邏輯是,如果保持貨幣寬鬆政策,則人民幣必將貶值,同時房價得以獲得支撐;反之,如果保持匯率堅挺,則必將收緊貨幣政策,房價將下降。但中國央行已經在第三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反駁了“以人民幣匯率為代價支撐房地產市場”的説法:“棄房價、穩匯率”的一種邏輯是緊縮貨幣,從而擠出資產泡沫,並以高利率來穩定匯率,這會導致危機式的被動去槓桿,代價很大,過程比較痛苦,匯率實際上也很難穩住;“棄匯率、穩房價”則是放鬆貨幣來支持房價,試圖以低利率刺激通脹和房價,這同樣會加劇結構扭曲和債務積累,導致調整的時間更長、代價更大。所以説,放棄一個以保住另一個的道理説不通。
具體到普通人,該如何抵禦風險?無非是不要把雞蛋裝在一個籃子裏,主動了解並進行海外資產配置。比如通過購買境外房產、股票、債券、基金、信託等方式來對沖人民幣貶值的風險。但這種方式投資週期長,成本、門檻都不低,通常更受高淨值人士青睞。10月31日發佈的胡潤報告就顯示,中國富裕精英階層中有60%計劃在未來數年內購買更多海外房產。
近幾年來,中國人不斷掀起海外投資置業熱潮。
還有一種方式就是提前換匯。每位中國公民有5萬美元的購匯額度。如果你有計劃進行一些海外支出,例如海淘、海外旅遊或者孩子將來出國留學等,就可以考慮提前兑換一些美元。但在人民幣連續下跌、美元指數早已越過100的情況下,換美元也許已經有點晚了。
真正的問題是經濟,央行不該出手干預
某種貨幣的升值或貶值代表着人們對它的信心,人民幣也不例外。一旦資本和居民對人民幣形成貶值預期,意味着他們對人民幣的未來並不看好。
形成人民幣貶值預期的根本原因是中國經濟增長面臨的持續下行壓力。長期看,要想真正扭轉人民幣匯率的貶值預期,還是有賴於結構性改革和中國經濟基本面。
在人民連續貶值的壓力下,許多學者認為央行應該出手干預匯率,但這並不是一個合理的建議。一旦市場形成貶值預期,干預只會加強這種預期。且央行不是沒有過干預失敗的案例。“811”匯改之後,央行不得不通過消耗外匯儲備、“遠期結匯繳存20%風險保證金”的舉措來穩定外匯市場,但並沒有真正消除人民幣貶值的預期。
當下,人民幣匯率的管理體制還是有管理有掌控的浮動匯率制,即為了穩定市場,人民銀行還是會有一些干預。但長久來看,人民幣匯率應讓市場供需決定,隨國際市場的需求而自然貶值或升值,這是大勢。不干預也不意味着完全放任自流,對於可能出現的問題和風險,應該未雨綢繆,預先進行應對。
人民幣成功進入SDR籃子後,要讓海外市場認可、接受並使用人民幣作為國際貨幣,人民幣匯率就必須服從於經濟大局,隨國際市場的需求而浮動。這才是能支持中國經濟運行的匯率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