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日內瓦訊(記者楊海泉)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3月23日發佈《2021年輔助技術趨勢報告》。報告指出,輔助技術旨在幫助人們克服行動不便以及視覺等功能障礙,相關創新技術近年來以兩位數增長,並因其越來越多地與消費品相結合而日益普及。中國、美國、德國、日本和韓國是輔助技術創新的全球五大來源。
報告指出,目前全球有超過10億人需要輔助技術。隨着人口老齡化,這一數字將在今後10年翻倍。輔助技術可以幫助有需要的人在行動、交流、工作和獨立生活時克服障礙。同時,電子消費產品和輔助產品日趨融合,意味着這類技術將進一步商業化。從對現有產品的微小改進到前沿技術的突破發展,輔助技術創新可以極大改善功能障礙者的生活。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助理總幹事馬爾科·阿萊曼表示:“輔助技術正進入更廣泛的消費產品中,這是一項能讓更多人獲益的重要創新。例如,具有腦機接口或眼動識別功能的設備,不僅可以幫助腦癱患者使用電子設備,還可以在遊戲和通信中應用。這些改善生活的技術在讓最需要的人受益的同時,也在走向商業化。”
報告顯示,在1998年至2020年上半年公佈的專利中,與傳統輔助技術和新興輔助技術相關的專利超過13萬件,同期內僅新興輔助技術的申請就有15592件。輔助機器人、智能家居應用、視障者可穿戴設備和智能眼鏡等新興輔助技術,其增速是傳統輔助技術的3倍。傳統技術方面的創新包括對成熟產品進行改進和添加配件,例如,可根據不同地形調整的輪椅座椅、環境報警器、支持盲文的設備等。新興輔助技術中兩個快速發展的領域是環境(年均增長率42%)和移動(年均增長率24%)。新興環境技術包括公共場所的導航輔助設備和輔助機器人等,新興移動技術包括自主輪椅和先進假肢等。輔助技術正與電子消費產品和普通醫療技術融合,為功能受限者開發的技術越來越多地應用於主流產品。相關評估顯示,大多數新興輔助技術正處於開發階段,其中18%已實現商業化。
<script>window.FWBAT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