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社區居民刷臉進門 防高拋相機可精準“溯源”
數字經濟時代,如何挖掘“冰山”下的潛在需求,提升居民居住體驗,智慧社區建設正在破題。
今年9月,青島發佈《關於加快推進智慧社區、智慧街區建設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到2022年,智慧社區、智慧街區建設全面推進,全市40%的城市社區建成智慧社區、具備條件的主要城市街區基本建成智慧街區,青島市智慧社區、智慧街區建設成為山東省樣板,在全國達到領先水平。截至目前,在省級智慧城市試點爭創工作中,青島市試點數量列全省第一。近日,記者在試點小區進行了探訪。
升級
解決車輛穿行小區問題
位於市南區的頤中高山,是一處已經建成使用10餘年的封閉式居民小區。今年8月,這裏完成智慧安防系統的整體改造並投入使用。對於4個多月來的居住體驗,業主朱先生感慨變化不小。
“小區雖然不靠主路,但是藉由穿行小區,可以進入南北主幹道福州北路和銀川路。”朱先生説,周圍居住小區密集,加之無法真正實行封閉式管理,每天大量的社會車輛進出小區,不僅造成交通隱患,污染了社區空氣,小區內車位也常常被外來車輛佔停,由此引發的居民不滿和糾紛時常發生。
“自從有了智慧安防管理系統,明顯改觀了。”朱先生説,他感覺現在進入小區就一個字,“靜”,而這也真正達成了他當初買房的理想。
那麼,這裏是如何實現智慧化管理和調流的呢?小區智慧安防系統運營方——松立智慧社區(山東)運營管理有限公司總監王建波揭開了謎底。
此外,王建波的團隊還改善了借道穿行車輛的問題,“我們通過前期勘測發現,東門是穿行車輛的主要入口。所以後期建設過程中,通過算法設置,東門只出不進。”王建波説,通過硬件設備以及算法的“雙劍合璧”,小區車輛管理完全實現自動化,排除了人為管理可能產生的漏洞。而經過一段時間的運行,後台大數據也給出了與業主體驗改善相同的結果,“單就小區的智慧交通管理方面來説,系統啓用之前監測的日均車流總量為5000輛左右,目前已經下降至一半。”
方便
65歲居民刷臉進門
除了小區車輛痛點得以疏解,探訪中記者發現,現階段智慧社區更多時候是在以一種“無感”的方式影響着居民。
“現在回家不用攜帶門禁卡,刷臉就能開門,很方便。”探訪當天,65歲的居民王先生外出購物回家,提着一大包東西的他,走到小區人行通道門前,熟練地將臉湊近人臉識別門禁顯示屏,大門隨即自動打開。“以前得用門禁卡,手裏有東西的時候很不方便。”王先生告訴記者,以前對於智慧社區、人工智能等新詞彙沒概念,但是自從小區進行了智慧化改造後,他感受到了實實在在的便利。
此外,採訪中也有一些小區居民告訴記者,對於人臉識別的信息採集方式仍然心存顧慮,這些人普遍擔心個人信息泄露,給日常生活留下隱患,因此仍舊選擇刷卡進門的方式。“現在除小區入口安裝了人臉識別門禁,絕大多數居民樓單元門門禁並沒有改造,仍然使用單一門禁卡的方式,主要就是要充分徵詢居民意見。”朱先生告訴記者。
安全
高空拋物精準“溯源”
在頤中高山小區,針對高空拋物、景觀水池等居民生活風險點,都已經進行了有效的智慧化防控。例如,針對小區曾經多次發生高空拋物不文明行為、居民意見較大的問題,對熱點樓座佈設防高拋系統;而在小區內的景觀池塘公共休閒區域,則安裝有音頻識別報警設備、一鍵報警立柱等,通過熱點關鍵詞識別,直接與公安系統聯網,確保小區發生險情或治安事件時,現場視聽信源可以第一時間暢達警方,輔助遠程接警,及時出警。
記者在現場看到,小區北側樓座為15個單元組成的高層居民樓,樓層在18層左右,底層部分開設有商鋪。在樓座對面的綠化帶區域,安裝有三套搭載了高空拋物智能監測系統的立杆,立杆頂部裝有防高拋相機。“這個樓座是我們小區最大的一個單體樓座,居住人口也最多。我記得以前這個區域發生過好幾次高空拋物,沒有傷到人但是造成過樓下財物的損失,因為樓層高,不好確定責任人。”朱先生告訴記者,自從佈設高空拋物智能監測系統後,再未發生過一起高空拋物事件,“震懾效果很明顯”。
“高空拋物攝像機可以對整個樓座實現全覆蓋,通過將高空拋物智能檢測算法部署在相機端,對拋物軌跡還原刻畫,精準鎖定拋物窗口,同時保留拋物的圖片、視頻證據。這套系統可以同時通過平台進行聲音報警,提示值班人員及時處置。”松立集團品牌推广部總監崔道安介紹。
記者觀察 居民個人生物識別信息 部署在警方平台
值得一提的是,智慧社區的搭建中,強化數據安全,做到信息“脱敏”,也獲得了政策面的同步關注。
《意見》明確要求,加大數據安全宣傳教育力度,增強社區居民、社區工作者的信息安全意識。嚴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等法律法規,在推進數據交換共享、增強數據服務的同時,強化數據安全管理、嚴格數據保護程序,確保數據和系統安全,防止個人信息和工作信息泄露,切實保護居民隱私。
記者在頤中高山小區走訪時看到,人臉識別相機、高拋攝像機、一鍵報警立杆等相關設備監測區域都有明顯標識,提示“您已進入監控區域”。崔道安告訴記者,以防高拋攝像機為例,配備有感應系統,只有在感應到拋物險情發生時才會開啓,考慮到充分保護居民隱私,平時攝像頭是休眠狀態。此外,所有居民個人生物識別信息及音視頻資料數據均部署在警方平台,包括物業在內的任何第三方都無法獲取。
“現階段的智慧小區,應該叫做智慧安防小區更恰當一些。”有業內人士認為,總體來看,大部分智慧社區的建設還處於剛起步階段,機器視覺只是其中比較突出的一點。與此同時,對於居民來説,現階段智慧社區運營維護中,仍然存在“買家秀”與“賣家秀”般的現實落差。在社交平台上,針對於“智慧社區”的討論話題中,不少網友表示“這就是以後的發展趨勢”“智能小區安全應該更好了”,但也有網友擔憂“就怕是個噱頭,服務和質量跟不上”。
(半島都市報)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我要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