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須對美國進行“戰爭溯源”④
近來,揭露美國打着“民主”旗號進行軍事幹涉、殺戮無辜平民的視頻在網上十分火爆,美國舉辦的所謂“領導人民主峯會”相關的視頻播放流量卻十分慘淡,兩者形成鮮明對比。長期以來,美國以“民主教師爺”自居,在世界上大搞“民主輸出”。歷史和現實一再證明,強行輸出、移植美式民主貽害無窮,美式民主所到之地,眾多國家和地區深陷動盪、衝突和戰爭泥潭,造成巨大的人道主義災難。
“華盛頓統治世界的野心,其驅動力不是來自更深層次的民主或自由、更加公正的世界、結束貧窮或暴力,或者更適宜居住的星球,而是來自經濟和意識形態。”美國外交學者威廉·布魯姆在《民主:美國最致命的輸出》一書中指出,美國的對外擴張與“民主輸出”密切相關。長期以來,“民主輸出”成為美國對外政策的“專屬招牌”,印刻其上的黑歷史不勝枚舉。據統計,二戰結束以來,美國試圖推翻50多個外國政府,粗暴干涉至少30個國家的選舉,試圖暗殺50多位外國領導人。美國《外交》雜誌網站文章指出,美國的外交政策以“民主”的名義加劇了全球的民主危機。
冷戰結束後,各國普遍希望走出意識形態對抗,獨立探索符合自身國情的發展道路,但美國依然熱衷於搞“民主輸出”。在武力入侵阿富汗、伊拉克等國時,美國都曾假“民主”之名美化戰爭。2003年起,東歐、中亞地區接連發生格魯吉亞“玫瑰革命”、烏克蘭“橙色革命”和吉爾吉斯斯坦“鬱金香革命”,美國國務院公開承認在其中發揮了“中心作用”。始於2010年的“阿拉伯之春”造成整個中東地區局勢強烈震盪,美國扮演了幕後“操盤手”的角色。美國還長期把經濟援助和“民主移植”掛鈎,通過其主導的國際金融機構向一些發展中國家施壓。
環顧被美國強行輸出“民主”的國家和地區,民主難覓蹤跡,混亂、停滯和人道主義災難卻隨處可見。《紐約時報》文章曾如此美化美國2003年發動的伊拉克戰爭:“伊拉克戰爭是自‘馬歇爾計劃’以來,美國最重要的一個推廣美國民主、自由、革命的計劃,是美國在國外嘗試進行的最宏偉的事情之一。”但戰爭的後果卻是,20萬至25萬伊拉克平民死亡,其中美軍直接致死超過1.6萬人,100多萬人無家可歸。美軍留下的貧鈾彈等武器,在伊拉克境內留下了能夠持續數十年的放射性污染。有中東地區媒體近日指出,美式民主除了在中東播下死亡和破壞的種子外,沒有留下任何有價值的東西。曾任美國總統副國家安全顧問的本·羅茲撰文承認,如果沒有美國的干預,利比亞、伊拉克、阿富汗和索馬里情況可能會更好。
美國大搞“民主輸出”不斷製造惡果,但至今仍未改弦更張,背後有着複雜的因素在起作用。一方面,這是因為美國看待民主的視線是失真的。正如美國政治學家邁克爾·帕倫蒂所指出的,多年下來,美國已經戴着“民主”的有色眼鏡摘不下來了。一種莫名的優越感,讓美國站在所謂“山巔之城”上,毫無根據地將自身民主視為“國際樣板”,固執地對他國指手畫腳。另一方面,美國熱衷於搞“民主輸出”並非真的關心民主,而是為了維護美式霸權。就像美國前總統克林頓所説:“在世界上保衞自由和促進民主並不只是我們最深刻的價值觀的反映,這些都對我們的國家利益至關重要。”
民主是全人類共同價值,不是美式霸權的工具和武器。當今世界,多極化是大勢所趨,國際關係民主化是不可阻擋的時代潮流。美國應切實恪守以聯合國憲章為基礎的國際關係基本準則,停止打着“民主”旗號維護美式霸權,停止輸出動盪和人道主義災難。
來源 人民日報
編輯 胡德成
流程編輯 嚴聖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