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記者 張鵬 濱州報道
“錢都欠了三年了,還款時間不能再拖太久。”
“簽了調解協議,他們再不按時給錢怎麼辦,法院能保證協議不‘打水漂’嗎?”
在濱州濱城法院小營法庭調解室內,崔某達等20多名當事人正圍着法官、調解員激烈地爭論着。
崔某達等28人將水稻出售給同一收購方,但收購方未按時足額支付水稻款,經多次催要,收購方給崔宏達等人分別出具分期還款計劃書,但還款計劃執行一小段時間後又被中止。電話打不通、找人找不到,無奈之下,崔某達等人向法院起訴。
“糧食款都是農民的血汗錢,能不能要回來,不僅關係老百姓對司法的滿意度,更涉及社會民生和社會穩定。”鑑於本案的特殊性,承辦法官趙秀志迅速組織辦案團隊黨小組研判案情,按照“三上工作法”和“四力建設”的要求,聯合特邀調解員、社區黨員幹部、各村助調員前往各村走訪調查,再次啓動了“六步調解”。
“六步調解”是小營法庭法官們在長期辦案過程中總結出來的調解工作方法,即按照主動公開信息、現場釋法答疑、確定調解合意、釋明回款思路、簽署調解協議、跟蹤回訪督促六個階段,逐步促成雙方達成調解協議,具體為:調解前將審判團隊、特邀調解員等聯繫方式現場公開,隨時接受原被告諮詢與監督,打消了各方心中顧慮;組織雙方庭前溝通,進一步查明案件事實,明確爭議焦點;圍繞爭議焦點降温祛火,撮合雙方減小分歧,各退一步形成調解合意;關注協議履行,針對協議標的釋明回款思路,保全被告財產為履行協議“兜底”,打消原告疑慮;及時製作調解協議並組織雙方當事人簽字確認,減少等待環節變數;定期跟蹤回訪,督促雙方按約履行協議,防止調而不解形成案件迴流。
經過“六步調解”,雙方當事人最終達成調解協議,28起糾紛就地“一攬子”化解。
像這樣的案子,在基層法院人民法庭工作中經常遇到,怎樣才能讓法官把案子辦到人民羣眾的心坎裏,不僅辦結更要辦好,既要效率更要公正?濱城法院找到了“黨建引領”這把“金鑰匙”,在小營法庭創建了“法正清”黨建品牌,推行支部建在庭上、黨員奮鬥在司法一線上、先進典型示範在重大疑難複雜案件辦理上的“三上”工作法,推進用組織力煥發向心力、用品牌力增強凝聚力、用標準力增強執行力、用協同力增強戰鬥力“四力建設”,努力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切實將黨建引領、服務發展的大局思維和司法為民、公正司法的法治理念融為一體。
“該28起糾紛一次性成功就地化解,為老百姓解決了實際難題,做到了實質解紛和源頭治理,真正做到了政治效果、社會效果、法律效果的相統一,是濱城法院新時代‘楓橋式人民法庭’建設成就的縮影。”山東欣悦健康科技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省人大代表蔡建峯認為。
近年來,濱城法院圍繞服務鄉村振興精準發力,打造“三農”特色法庭,成立4個“三農”審判團隊,設立6處“三農調解室”,立足法庭駐地千畝“灘塗藕”、萬畝生態水稻種植基地、中藥種植基地等特色農業,聯合種植協會開展專業調解,讓行里人説行裏事、專業人斷專業案。“三農”團隊採取“三優二深一到位”辦案模式,即“三農”案件優先調解、優先立案、優先審理,深入田間地頭調查研究、深入百姓心頭挖掘矛盾根源,一步到位解決矛盾糾紛,2022年以來,辦結“三農”案件127件,服判息訴率100%,調解成功78件,調解率82%。
“濱城法院將堅持以黨建為引領,深化新時代‘楓橋式人民法庭’建設,不斷探索完善推進社會基層治理的‘濱城模式’和‘濱城經驗’,為經濟社會發展貢獻更多的濱城智慧和濱城力量。”濱城法院黨組書記、院長扈炳剛表示。